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4|回复: 0

2019考研马原冲刺复习知识点解析:发展(2)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0-26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零碎。马原作为其中之一,一直是考生们认为比较难以攻克的一部分。下面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马原冲刺复习知识点解析:发展(2)”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联系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运动,运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而只有前进上升的运动才能被称之为发展,可以通过语文里面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来理解发展和联系,运动就可以理解为中性词,而发展则可以理解为褒义词。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区别于新产生的事物和新事物的区别,也要学会划分是不是新事物就一定好,而旧事物就一定坏呢。同时也要注意不管新生事物是否能给人类带来进步,它终将是不可战胜的。
  以昆曲为例: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到了明代魏良辅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改革,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
  以上的一则材料显示的就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要区别于新出现的事物,不能用先后和好坏来区分新旧事物,新事物的不可战胜也促使昆曲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原因。通过对昆曲的发展史的介绍,联系课本当中发展的观点,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结合,我们得出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一定是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事物突出新事物不可战胜。同时任何旧事物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不断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不能够继续发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20 03:33 , Processed in 0.05135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