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已经进入复习冲刺阶段,报考新闻传播硕士的考生也不例外。现在的复习时间都是争分夺秒的,提醒考生们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集中精力。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传播学名词解释: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2、“主我”:指的是自我中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方面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3、“客我”:指的是自我中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方面,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4、自我互动:1969年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象征互动论》中提出,指的是人作为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在把外界事物和其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5、内省式思考:是内省的一种,指的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它通常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而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又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发生。
6、基模: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是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认知判断新事物之际所使用的“知识的集束”。
7、信息处理过程模式:1973年,美国学者阿克塞尔罗德在《认知与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模理论》中提出,是描述基模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核对”作用的一般过程模式。
8、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9、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看,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人际传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0、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及地位、身份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