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回复: 0

2019考研教育学考点冲刺:中国教育史(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0-16 18: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教育学考点冲刺:中国教育史(1),请参考: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
    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
    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12:07 , Processed in 0.07039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