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回复: 0

2019考研心理学定律:仰巴脚效应和潘多拉效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10-16 1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考研心理学定律:仰巴脚效应和潘多拉效应,请参考:
      一.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二. 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倘若宙斯给潘多拉盒子时,告诉她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罪恶,想必潘多拉是不会打开盒子的,反之,倘若不加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释,或说明和解释不能为人们所领会,只是简单地“禁止”,那么,禁止的结果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人们偏偏要犯禁。
    例如,章回小说中每章结尾: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就是运用潘朵拉效应,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如,电视连续剧每集的结尾都落在引人注意的节骨眼上,将悬念留给观众,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
    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4:48 , Processed in 0.07244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