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0

文都名师: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导读解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8-9-29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者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 准确地再认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分析导读
  从以上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考试性质和考查目标来对五门课程进行大类区分。
  首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涉及毛中特部分的第十二、十三章,国家的外交政策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外部环境是否有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从哲学上讲,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关注世界变化,着眼点却在国内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哲、马政经、科社三个部分。它主要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身、改造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工具。其中马哲又是研究认识马政经和科社的工具。马政经是是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的精华,也集中了其后的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成果。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其内在的无法克服矛盾的清晰解读和说明,是建立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这也就自然过渡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既然说科学社会主义必然就要有比对,那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尤其必然规律,我们顺应规律,却依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卡夫丁峡谷”的耻辱,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几乎涉及了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分析和学习其他四门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基本的概念:物质与意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变化发展、矛盾、对立统一、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实践、价值、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垄断、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共产主义、公有制、阶级、革命、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等等,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我们都要十分清楚。没有这个基础,马基的深入学习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更因为在学术观点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我们目前接受的评价性新闻、对事件的看法解读、我们学习的其他课程已经先在的观点和结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式”的,如果不能有此明确认识,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深入学习此五科内容,不可能真正记忆深刻,也就更不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有术语回答问题,运用其认识工具和方法来分析、辨明和评价现实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针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如何解放自身,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获得幸福生活的探索努力的成功理论总结。本部分包括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意义以及发展过程。具体化中国化之后就形成两大成果、两次飞跃。一是毛泽东思想;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前者是关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成功理论总结;主要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后者包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理论以及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主要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本部分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部分重合,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本部分以客观型试题为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教育公平”、“体面劳动”、“分配问题”、“房价物价”、“经济发展转型”、“西部大开发”等容易从市场经济公有制、分配制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角度考察问题。所以一定是我们重点掌握的知识和灵活运用的切入点。
  第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是讲历史,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术历史,而是站在政治立场,为政治目的而学习的历史。这门课也是讲解为什么我们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在于外国的侵略不允许我们走富强的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内部的环境复杂,必须用革命来涤荡一切,重新开始,非常形势必得革命之路。中国人在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皇族内部的洋务失败、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和资产阶级中华民国等多种探索,最终也只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近现代史170年的历史,讲中国近百年的探索的就占了7章,另外三章是现代史我国建立新中国和国家建设的道路,这部分和毛中特部分重合。所以从这个目的考虑,我们知道除了掌握一些记忆型的知识之外,考察答题,其目的必定是论证其他道路在中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走通,都是为最终社会主义道路做解读和注脚。这就是史纲的本质。立足于这一点,我们再去学史纲,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关于人的思想、道德的养成与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与遵守。之前的四门课都是宏观上的设计世界、国家、社会以及人的选择问题,而本部分主要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与规范。思想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与确定,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及个人人生价值的形成。道德包括社会、职业与家庭美德三大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关于法律部分,虽然这门课2010年才刚成为必考课之一,今年是第二年考察,而法律作为其中被标识为基础的部分,也并非不重要,日常生活、工作都需要我们了解法律知识,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逐渐融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必将会更加频繁的运用法律,用法律维护权益,所以我想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考试需要了解的基础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更加是我们实际运用的内容,只是它作为考题出现的形式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观型试题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透过现象,分析五门课程的本质,为之后的学习把好脉,找准方向,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11:41 , Processed in 0.07842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