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6|回复: 1

2019逻辑考研:透过材料作文解析如何审题立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8-6 1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关于“2019逻辑考研:透过材料作文解析如何审题立意”的文章,一起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  针对广大考生,遇到材料作文后,不知如何去立意或者容易立意跑偏,我们结合几道题目来给大家讲解审题立意的技巧,掌握了技巧,写作并没有那么难。鉴于考试中,因为材料作文是比较爱考的,并且稍微难,所以,中公考研逻辑老师结合材料作文给大家讲解如何审题立意。
  【例1】
  一心想学单请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主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倒水的呀,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中公解析】
  首先,本题是材料作文,审形式后,这则材料需要考生通过审题自己确定确定观点,所以是立论性论说文。审题后,接着我们来看如何去立意?在这里会给大家介绍立意三步骤:第一步,概括材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主体,年轻人和释圆,主要讲了年轻人要去求教画师傅,但是都没找到,而释圆给年轻人指点了迷津,告诉它应该是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释圆以比喻的方式来给年轻人讲道理。第二步,表明态度。那释圆给出的这个道理是否正确呢?材料中显然表明茶壶往茶杯里倒水是正确的,作者持肯定态度。第三步,引申归纳。再结合这个年轻人的情况,他想学丹青,但是他都没找到满意的师傅,而释圆说应该是茶壶往茶杯里倒水,年轻人想学丹青,茶杯代表的应该是年轻人,茶壶代表的是以前那些教画师傅,说明年轻人之前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认为自己是茶壶。既然是想跟别人学东西,你是不是就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那这则材料的立意是不是跟谦虚有关?
  立意:做人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
  (论点)是什么:做人应放低姿态
  (分论点一)为什么:(1)放低姿态,让自己脚踏实地;
  (2)放低姿态,发现别人的长处;
  (3)放低姿态,可净化社会空气;
  (分论点二)怎么办:(1)正确认识自己;
  (2)不能丧失原则。
  【例2】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然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本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中公解析】
  首先,拿到这个材料后,明显它是材料作文并且是立论性论说文。同样,审题后接着来看应该如何立意。第一步:概括材料。材料主要内容是有狼和没狼对鹿群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材料一开始写狼没有天敌时,用了一个转折词“然而”,说明鹿群没有天敌数量出现负增长,一旦鹿群有了狼这个天敌后,数量就日益增长。这是我们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第二步:表明态度。那这则材料中通过引进狼,鹿群在狼的追赶下,数量增长了,很明显作者对引进狼的这种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第三步:引申归纳。那么,我们说狼和鹿之间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就是一种竞争关系。有了狼之后,就能驱动鹿群改变,也就是引进竞争之后,就会有良性发展。
  立意:竞争促进成长
  (论点)是什么:竞争促进成长
  (分论点一)为什么:(1)竞争让我们心存忧患;
  (2)竞争让我们发现不足;
  (3)竞争让我们超越自己;
  (分论点二)怎么办:(1)要对自己和竞争者有充分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8-8-6 2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要有相应的目标。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我们在写材料作文时,应该如何去立意。如果大家按照上面介绍的立意步骤来操作,不可能偏离题意,希望这些技巧可对大家实际写作有所帮助!
  我们大家都知道英语句子主要有八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和同位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主谓宾属于句子的主干部分,而且谓语是动词,主语和宾语是名词成分,因此这三个成分是十分好理解和翻译。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考研英语经常考察的宾语的两种形式:宾语从句和宾语后置。宾语从句大家都很熟悉,而且也很容易就掌握了它的翻译方法。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宾语后置的概念。宾语后置不是考研英语翻译的高频考点,但是却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那么,什么是宾语后置呢?
  英语中出现宾语后置,通常是因为宾语部分过长或者结构过于复杂,为了避免“头重脚轻”,或者为了符合英语中“尾重”的原则,习惯性将宾语后置。举个例子:
  He regards C. Ronaldo as his idol.
  这个句子其实是一个简单句,其中he是主语,regard是谓语动词,C. Ronaldo是宾语,as his idol是宾语补足语。如果在这个句子中给宾语部分增加一个定语:
  He regards C. Ronaldo who is one of the famous footb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as his idol.
  这个句子在语法上来说结构是正确的,但是为了符合英语“尾重”原则,地道的表达应该是:
  He regards as his idol C. Ronaldo who is one of the famous footb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这个变化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本身应该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宾语成分移动到了宾语补足语之后,这就形成了宾语后置。那么,如果在考研英语中遇到了宾语后置,我们该怎么识别和翻译呢?
  其实最根本的是要看谓语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也就是看动词后面是不是能只接宾语。如果是及物动词,而后面也没有紧跟宾语,而是in和as(考研中宾语后置常考的介词),那么宾语肯定是后置了。总结起来,宾语后置的结构就是:主语+谓语+as/in短语+宾语。这两种介词的不同导致翻译方法也不同。
  In引导的介词短语在正常的语序当中是句子的状语成分,用来修饰的谓语动词,因此翻译时要前置到位于动词之前:
  e.g.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2006-47)
  译文:他的职责和法官相似,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用尽可能清楚明白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做出决定的推理过程。
  As引导的介词短语在正常语序中式句子的宾语补足语,翻译时要将它还原到宾语只有,因此要后置到宾语后翻译:
  e.g. I shall define him as an individual who has elected as his primary duty and pleasure in life the activity of thinking in Socratic way about moral problems.(2006-47)
  译文: 我会将知识分子定义为这样的人,他把以苏格拉底的方式思考道德问题作为人生中的首要任务和乐趣。
  要注意的是,在翻译这个句子中的宾语从句时,也不要忘了将拒收的him这个代词的真正指代的名词翻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2:48 , Processed in 0.089657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