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0

2019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助人者的特点(中)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8-3 17: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心理学考研的复习已经开始,今天新东方在线给大家讲:社会心理学助人者的特点(中),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情境因素能增加或减少一个人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可能性,但是有些研究也发现,一些人即使在不利的情境中也会帮助他人,而有些人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不去助人。可见助人者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助人倾向,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助人或利他行为有关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助人者的心情
    心情也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不少证据显示,当一个人心情很好时,他较乐于帮助他人。比如艾森(Isen 1972
1978)就发现,在图书馆得到一份免费的午餐,在电话厅里捡到一枚硬币,在实验室里工作表现好或听到好听的音乐,都能使一个人助人的可能性增加。如果没有这些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发生,个体的助人倾向便要大打折扣。很显然这些正性情绪增加了人们助人的意愿。
    然而正性情绪所产生的效果有时候要受到限制。首先,由好心情引发的助人效果一般很短暂,大约为20分钟,之后便不起作用。其次,假如向他人提供帮助会损及一个人的愉快心情,则愉快情绪将降低一个人的助人行为(Isen
& Simmonds
1978),因为心情很好的人希望自己的良好情绪能得以保持。悲伤或沮丧的心情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有些情况下不好的情绪使得人们只注意自己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助人的可能性(Thompson
1980);但在另外的情形下,帮助他人又能使一个人感到愉快,并因而减轻其不良的情绪(Cialdini 19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0 09:36 , Processed in 0.05668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