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2019医学考研: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介绍(基础医学)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7-3 22: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医学考研: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介绍(基础医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医学”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
  一、学科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源起1866年中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博济医学堂,历史悠久,融合了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是中大一流医科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学科为中山大学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的科研平台。学科的宗旨是:(1)为临床医学等专业提供“三基三严”的精英式基础医学教育;(2)研究阐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本原理,促进医学发展;(3)培养“教研并重,理实交融”的高层次基础医学拔尖人才。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学科方向
  学科起步早、起点高,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建国初期汇聚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学科奠基人,包括梁伯强、陈心陶、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等国家一级教授;改革开放后,拥有徐秉琨、吴秀荣、杜传书、祝家镇、郭景元、卢光启、董郡、胡本荣、陈以慈、马涧泉等第二代著名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又形成了以“千人”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为带头人的新一代优秀团队和骨干队伍。现有教师193人,其中教授9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千人专家7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8人,青千9人。近4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国自然重大和重点项目等400多项课题,经费达3.3亿元。拥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3个国家级团队,14个部省级平台。经过多年学术积淀,形成以下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方向:
  (1)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转化
  本方向以关永源、杨天新(千人)和周家国(杰青)等为带头人,以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新靶点为重点开展前沿研究,在离子通道与水钠代谢对高血压、心脑血管重构的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国际影响,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Circ Res、Cell Metab等期刊发表论著,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治疗脑卒中新药“三七人参皂甙”已进入临床III期。
  (2)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
  已形成以颜光美(杰青)和刘先国等为带头人的学术群体,以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临床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新靶标;阐明炎性因子介导慢性疼痛传导机制;研发出针对神经胶质瘤的新型溶瘤病毒M1。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Biotech、J Neurosci等期刊。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开发出中枢神经元保护新药YC-1和中风新药YC-6,目前已进入临床I期。
  (3)基础免疫学与免疫治疗
  本方向以吴长有和黄曦为学术带头人,汇集了Dmitry Gabrilovich、陈列平等国际知名免疫学家,在记忆T细胞分化发育、天然免疫机制、PD-1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Immunity、Blood、J Immunol等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PD-1肿瘤 免疫治疗和移植免疫成果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4)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基础与防治
  该方向以张辉(千人)和余新炳(973首席)等为学术带头人,重点开展热带病原(HIV、肝吸虫、登革和寨卡病毒等)的致病机制和防控研究。构建了世界首 个肝吸虫生活史生态系统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制定国家肝吸虫病的诊断标准;研发出具有世界影响的蚊媒共生菌绝育技术,在多国现场试验成效显著,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伊蚊基地。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发表在Science、Lancet Infect Dis、PNAS等期刊。荣获省部级奖6项,并孵化出广东高校首 家上市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
  (5)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转化
  以项鹏(杰青)和赵蔚(青千)等为学术带头人,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灵长类异种嵌合体胚胎等研究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建立了一流的干细胞临床转化平台,在干细胞治疗等转化研究中成果突出,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授权专利10余项,制定“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人工角膜”等行业标准3项。
  (6)重大疾病的炎性基础与临床转化
  本方向以黎孟枫(长江)、李隽(杰青)等为带头人,在肿瘤等疾病炎性机制领域开展研究,尤其在非可控炎症和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JCI、PNAS、Cancer Res等期刊,他引超过4000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三、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在医学基础教育上成绩显著,每年培养医学本科生690人,基础医学研究生200多人。我校连续10年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稳居全国前3,其中基础科目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
  学科在离子通道与脑血管重构、伊蚊生物防治、M1溶瘤病毒、PD-1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学术成果形成了国际影响;主办了一系列高影响力国际学术会议;制订了干细胞治疗行业标准;参与了传染病防控政府决策;成为国家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5 01:30 , Processed in 0.05347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