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2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7)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6-16 18: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项选择题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首诗说明
          A.主体能够建构客体
          B.意识决定物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应该一致
          C.意识的差异性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D.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2014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时间掌握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
          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4.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
          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
          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C.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D.认识来源于实践
          8 .“见多识广”这一成语包含的道理是
          A.认识源于实践
          B.认识指导实践
          C.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
          9.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路易斯·巴斯德的这句名言强调了
          A.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C. 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
          D. 既要善于观察事物,又要善于思考问题
          10. 当我们在书上看到动物、植物等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
          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11.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种观点
          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B.贬低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C.强调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
          D.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
          12.“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且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1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对没有对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
          B.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C.人的感觉是包含理性的感觉
          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14.“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在这个命题指出,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指明的哲学原理是
          A.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B.理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C.意识具有控制人的生理活动的作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
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是“经验论”学派的代表,主张“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两大对立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它们共同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8-6-16 18: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联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A.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B.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
          C.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
          1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D.真理是多元的
          18.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19.人为什么打哈欠?解释很多,似乎没有一种经得起严格的科学审查。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2014年7月29日发表文章对此进行了阐释。一种说法是,打哈欠能促进颌、颈和窦的血流,在吸进一大口气时带走热量,从而给脑部降温。反对意见则指出,热天打哈欠不如冷天频繁。还有一种假设认为,打哈欠充当身体活跃起来的信号,是让我们保持警惕的方式,但这一假设又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明。上述现象说明。
          A.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封闭式的循环
          B.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直线式的前进
          C.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D. 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企图发现“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的过程
          20.科学家牛顿曾有一度是热心股民。他经过精确研究和计算后,投入全部资金,买了当时一家热门的股票。短短数月,股价飞涨,最高曾涨到8倍,牛顿喜不自胜。不久,风云突变,一夜之间,股票泡沫突然引爆,牛顿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脱身,全部砸了进去,股市给贪心的牛顿开了个大玩笑。最后,他只好无奈地感叹:“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准人类的疯狂。”牛顿炒股的失败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A. 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B. 不会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 往往是一次性完成的
          D. 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21.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想,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
          A.实践的重要性
          B.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22.“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23.列宁说过: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表明
          A.真理是无条件的、无限的
          B.真理是不能把握和认识的
          C.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事物
          D.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及相对正确的反映
          24.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价值是主观的
          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2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6.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27.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8.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在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
          A.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B.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
          D.真理是相对的
          29.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这句话表明
          A.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B.价值评价是反映了价值依赖关系的评价
          C.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D.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答案解析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首诗说明
          A.主体能够建构客体
          B.意识决定物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应该一致
          C.意识的差异性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D.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2014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时间掌握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
          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4.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6.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
          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
          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C.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D.认识来源于实践
          8 .“见多识广”这一成语包含的道理是
          A.认识源于实践
          B.认识指导实践
          C.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
          9.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路易斯·巴斯德的这句名言强调了
          A.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C. 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
          D. 既要善于观察事物,又要善于思考问题
          10. 当我们在书上看到动物、植物等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
          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11.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种观点
          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B.贬低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C.强调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
          D.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
          12.“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且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1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对没有对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
          B.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C.人的感觉是包含理性的感觉
          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14.“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在这个命题指出,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指明的哲学原理是
          A.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B.理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C.意识具有控制人的生理活动的作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
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是“经验论”学派的代表,主张“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两大对立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它们共同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8-6-16 19: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联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A.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B.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
          C.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
          1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D.真理是多元的
          18.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19.人为什么打哈欠?解释很多,似乎没有一种经得起严格的科学审查。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2014年7月29日发表文章对此进行了阐释。一种说法是,打哈欠能促进颌、颈和窦的血流,在吸进一大口气时带走热量,从而给脑部降温。反对意见则指出,热天打哈欠不如冷天频繁。还有一种假设认为,打哈欠充当身体活跃起来的信号,是让我们保持警惕的方式,但这一假设又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明。上述现象说明。
          A.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封闭式的循环
          B.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直线式的前进
          C.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D. 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企图发现“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的过程
          20.科学家牛顿曾有一度是热心股民。他经过精确研究和计算后,投入全部资金,买了当时一家热门的股票。短短数月,股价飞涨,最高曾涨到8倍,牛顿喜不自胜。不久,风云突变,一夜之间,股票泡沫突然引爆,牛顿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脱身,全部砸了进去,股市给贪心的牛顿开了个大玩笑。最后,他只好无奈地感叹:“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准人类的疯狂。”牛顿炒股的失败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A. 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B. 不会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 往往是一次性完成的
          D. 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21.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想,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
          A.实践的重要性
          B.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22.“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23.列宁说过: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句话表明
          A.真理是无条件的、无限的
          B.真理是不能把握和认识的
          C.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事物
          D.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及相对正确的反映
          24.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价值是主观的
          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2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26.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27.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8.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在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
          A.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B.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
          D.真理是相对的
          29.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这句话表明
          A.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B.价值评价是反映了价值依赖关系的评价
          C.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D.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1 00:39 , Processed in 0.06841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