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0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听觉四大现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8-6-8 2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中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听觉四大现象”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音调
  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000~4000Hz,音乐的音调一般在50~5000Hz,言语的音调一般在300~5000Hz之间。
  人耳能觉察到的频率变化范围是0.3%,也就是人耳能分辨出1000~1003Hz两种音调的差别,即音调的差别阈限。
  1000Hz以上的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以下不是线性,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还受声音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复合声音的影响。
  (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理论
  频率理论:罗·费尔提出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但有局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1000Hz以上的快速运动,与人耳能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
  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的理论,主要根据是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也叫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学说,提出行波理论。声音传入内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到达基底膜某一部位时达到最大值然后消失。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的位置也不同,频率越低,越接近蜗顶;频率越高,最大振幅越接近蜗底,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相对应的。声音频率高时,神经纤维按照齐射原则发生作用,来反应5000Hz以下频率较高的声音。
  (3)、音响
  对人来说,音响的下阈为0dB,上阈为130dB,物理强度为下阈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
  声压超过情感阈限会使人产生痛觉。
  (4)、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叫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间隔时间等。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也增加。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基础复习重点:听觉四大现象”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15:10 , Processed in 0.050887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