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回复: 1

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记忆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12-29 18: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记忆”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点六:记忆
  (一)记忆的脑学说——SPI理论
  该理论由图尔文提出,用来解释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SPI理论认为,存在五种主要的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五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初级记忆系统和情境记忆系统的提取方式为外显,其他三个为内隐。
  SPI理论假设:
  ①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一个系统的出处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得到编码,这个过程就是系列加工的形成。
  ②存储是并行的,即一次编码的时间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
  ③提取是独立的,即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他系统的影响,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SPI理论是一种对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整合方式,对推进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解释许多实验结果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只是一个理论模型,没有说明不同记忆系统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基础。
  (二)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感觉记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的容量比较大、信息保持时间极短、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取决于注意。
  短时记忆的特征: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也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意识的,可操作的;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长时记忆的特征:信息保持时间很长,通常指向终生;记忆容量无限;内容会发生重构;语义编码是主要的编码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12-29 1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遗忘的规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保持和遗忘都是时间的函数. 遗忘的过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影响因素包括:
  (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3)学习材料的意义
  学习材料对识记者的记忆和作用会影响遗忘的进程。人对无重要意义、不符合自己需要和兴趣的、在生活中处于次要地位的信息遗忘得快,反之则慢。
  (4)学习的程度
  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若达到恰能成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叫过度学习。研究表明,适当的过度学习,即150%的过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最佳。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来说,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遗忘得最多,学习材料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遗忘得较少。
  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遗忘较少。
  首因效应:最 先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遗忘较少。
  (6)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因素也会对遗忘的快慢产生影响。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记忆”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心理学,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一对一协议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3 08:03 , Processed in 0.04020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