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回复: 7

2018考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12-29 18: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考点一: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班杜拉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这种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被称为观察学习/替代学习。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那些信息。
  主要影响因素有:A.榜样的特性:例如独特简单的活动容易成为观察的对象,榜样越流行,越容易被模仿等;B.榜样的特征:例如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C.观察者的特点:例如信息加工能力强的个体倾向于模仿别人。
  ②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语言和表象。
  ③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以划分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自我强化:人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12-29 1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二: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结合了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认为不强化也能出现学习,叫潜伏学习。托尔曼认为这是因为动物的学习受到预期的指导。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即所谓的内在强化,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①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期待的获得,而不是盲目的;
  ②学习是对完型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③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中介变量;
  ④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称之为潜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12-29 1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三: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认知学习观、发现学习和结构教学观三个主要方面。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是在这一学习本质的理解上,谈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即应遵循发现学习的方式以达到学习的实质;在谈了学生学习的本质与学习方式之后,再谈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而符合这一规律的教学方法就是结构教学观。
  1.认知学习观
  (1)学习具有以下三个性质:第一,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第二,建构性。学习是要让获得的新知识同主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第三,发现性。学生要通过“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的过程。他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学习就是类目及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学习的目的是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常需要经过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①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往往与学习者已经模模糊糊地或清清楚楚地知道的知识相违背,或者是先前知识的替代。也可以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
  ②知识的转化:学习者把信息转化为各种不同方式,使之超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③评价:学习者核查所用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当前任务,概括得是否适当。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评价中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发现学习
  (1)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法。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发行活动而获得知识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发现法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可见,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发现学习不只限于发现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且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布鲁纳对发现学习的教学提出了四项原则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与逻辑顺序;
  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发现学习的教学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其中的矛盾,提出问题;
  ②第二阶段,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③第三阶段,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第四阶段,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12-29 2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四: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产生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外部条件),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内部条件)。
  首先,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也就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要具有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
  再者,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12-29 2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五:自我价值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Covington,1984)提出,在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自我价值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价值研究发现: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类最优先的追求,也是最高的需求,只有个体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他才能接受自我,我自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只有当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时,才能使人感到更大的自我价值感(因为努力人人可为,能力唯我独有)。
  在学校,学生的价值通常来源与他们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换句话说,学校中的成功应被理解为:保持积极的、有关能力的自我形象,尤其是在遭遇竞争失败时。在竞争激烈的班级教学环境中,长期追求成功而得不到成功的情形下,既要维持自我价值,又想逃避失败后的痛苦,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应付考试失败压力的对策(自我防御机制)。
  考点六:自我决定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提出,该理论建立在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使其努力掌控环境中的挑战,并将整合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这一基本假设上。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这种潜能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
  自我决定的研究在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亦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部动机的。根据德西的实验,他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德西效应)。
  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化动机是指由外在因素激发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意义的内在认同和追求,并成为学习的主导动力。自我决定行为源自于自我高度整合的动机,包括内在动机以及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该理论强调在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12-29 2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七:试述XXX动机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4.适当开展竞赛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习兴趣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
  (4)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5)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三)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归因训练要注意的方面:
  (1)归因训练是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帮助学生寻找有积极意义的归因,而是不一定是找学生成败的真正原因。
  (2)归因训练要与学习策略指导相结合。
  (3)归因训练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四)消除学生的无力感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
  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五)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六)设置目标奖励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伊奇提出的目标奖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人目标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12-29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八:学习迁移的促进
  1.学习迁移的条件
  (1)相似性
  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重要因素,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除了学习材料这种客观的相似性影响迁移以外,个体主观加工学习材料的过程是否相似也影响迁移,其中目标要求是否一致,将决定加工过程是否相似。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经验的特性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第一,原有经验水平。随着先前学习水平的提高,迁移刚开始时为负,但随着练习不断扩大,先前水平不断提高,迁移逐渐由负变正,并达到较高水平的迁移;
  第二,原有经验的组织性。信息是否提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再记忆中是如何组织的,合理组织的信息更易于提取和迁移。依据概括原理组织信息是保证组织性的首要环节,所以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可能越大,效果越好;
  第三,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要产生迁移,原有的经验结构必须能够被有效地激活、提取。决定经验可利用性的关键是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与元认知技能。
  (3)学习的定势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正、负迁移)。定势是指优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又称心向。功能固着是指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定势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迁移的产生。
  2.学习迁移的促进
  ①整合学科内容(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
  ②加强知识联系(新旧和简繁知识的联系);
  ③强调总结概括;
  ④重视学习策略(掌握概括化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⑤培养迁移意识(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是学生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12-29 23: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九:斯金纳强化理论
  1.理论基本内容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刺激引起,被动的对环境做出反应,无条件反应时无条件刺激引起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刺激结果控制的)。
  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2.理论基本概念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指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
  考点十: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
  1.基本观点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学习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法。奥苏泊尔则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学习者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材料之间建立起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受学习。
  2.共同点:
  都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强调理解、意义、学习主体、原有认知结构等在学习中的作用;关心和重视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
  3.不同点:
  虽然两人对学习的实质看法一致,但是对于如何获得新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布鲁纳强调主动发现学习,而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心理学,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一对一协议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0 12:30 , Processed in 0.08974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