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必背内容总结版(1)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7-12-6 17: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考研冲刺迫在眉睫,考研政治各科目必背内容掌握的如何?小编梳理了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五章必背内容总结版,大家可打印标注,重点记忆,切记小细节与年份需要着重背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都小编温馨提醒,在备战冲刺复习之际,大家可关注文都考研网,名师团将在考后为大家提供2018考研政治真题解析视频与文字版,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考试动态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一、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包括: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6)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5、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2)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它使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因此,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6、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价值规律自发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②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生产力发展;
  ③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生产者积累大量的财富,另一部分可能亏损;
  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
  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只有商品变为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①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
  ②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③生产者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了商品之间的物物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4)商品世界拜物教性质掩盖了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妨碍认识商品、价值、货币的实质。
  (5)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使得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4 11:15 , Processed in 0.04720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