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6|回复: 8

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总结背诵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9-14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中公考研小编为您整理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总结背诵版,以便更好的把握重点考点。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2014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2)“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3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社会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4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5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2)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3)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进入21世纪,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必须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的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7-9-14 2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二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二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首要对象);
  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3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地束缚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2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3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工人阶级的共同优点,即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纪律性外,他还有自身的特点: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彻底;分布相对集中,便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革命的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等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1)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了共产党的任务,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客观条件)是根本原因;
  2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重要客观条件);
  3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主观条件);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前提和根本保证(重要主观条件)。
  3、新民民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毛泽东在《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他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1)统一战线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3)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9-14 23: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三章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民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新民民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导)、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民主义社会的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民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大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道路
  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2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2)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1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第一步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司合营。
  第三步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9-14 23: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四章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4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2)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2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
  c.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9-15 0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2)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就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9-15 0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a.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b.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c.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9-15 02: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七章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4)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9-15 04: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扩大对外开放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要是在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切实承当起相应的国际责任。
  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实施互利共赢战略,要着力建构互利共赢格局;
  4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做到:
  (1)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要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机遇,以开放促发展。
  (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9-15 05: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考研政治:毛概冲刺重点总结第八章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3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③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④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其基本根据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a.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公有制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3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前提),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主要是个体劳动者(个人劳动经营所得)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出卖劳动力)。
  b.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4、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3)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b.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c.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d.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c.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d.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3、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5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①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②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③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①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
  (1)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2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2)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总结背诵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另外,中公考研提醒大家2018考研招生简章、2018考研招生目录、2018考研参考书目以及2018考研大纲已经出来。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保研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05:46 , Processed in 0.07385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