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4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中洋务运动活动有关的知识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不选D的理由是:1895年,北洋水师在对日作战中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结束。 北洋法政学堂是1906年创办,位于天津新开河的西岸(现志成道33号),是中国最早的政法学校。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之后,到解放初期结束为止,该校培养出大批法律、政治、经济、商学等方面的人才。北洋法政学堂是在洋务运动失败十一年以后后建立起来的,在时间上对不上,所以不选。
28.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抗日战争中抗日游击战的知识点。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论述的了这些理论。选项A,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由于敌强我弱,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这决定游击战争被提到战略地位,是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日军只能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从而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这对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敌强我弱,主要是在外线(游击战)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阵地战)选项B,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是,依靠人民群众,发动全民族的抗战,是大规模的抗争,而不是小规模的抗战。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C。
不选BD的理由是:选项B,抗日战争的发展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作战的主要形式。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选项D,中国的抗日战争的阵地战和游击战主要是防御性的,而不是进攻性的。只是到了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中国的军队队日作战,才是防御性的。
29.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各种矛盾的知识点。
选项A,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选项B,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选项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社会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中得到解决。选项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该题的选项是ABCD。
三、分析题: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5分)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5分)
【答案要点】
(1)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5分)
(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5分)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版背诵资料(干货汇总)
考研六月:还有一些影响你的事
跨专业比科班更有优势的专业:新闻传播学
20151119053535311.png
关注手机跨考网,最新考研资讯尽在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