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0|回复: 0

2018教育学考研习题答案: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29 1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教育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进行中,暑期即将结束,相信大家的第一轮专业课复习已经结束了吧。下面分享中国古代教育相关的知识点练习题,同学们可以来检测下自己的复习进度哦!
      第三篇 中国现代教育
    第三章 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B 6.C 7.A 8.A 9.A 10.A
    11.D 12.B
    二、简答题
      1.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其中“一贯的”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并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整个的”是指:不仅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正统的”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作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
    (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职业教育的方针
    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内涵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培养目标社会化(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适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合作的各行业人才)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学校的专业、程度年限课时教学安排均需根据社会需要和学员的志愿与实际条件)办学方式的社会化(充分依靠教育界、职业界的各种力量)。
    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道德的总结。
      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答: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其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起源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症结的分析,而乡村建设是解决这种症结的途径。
    (1)中国问题的症结
    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梁漱溟指出,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真的妥洽关系的仁的生活,因此世界文化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中国问题的解决只有从自身固有文化中寻找出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
    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自周代起就已脱离了阶级社会,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中国旧社会可说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教育入手;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甚,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
    所以,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
    (3)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它的功能在于延续文化而求其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一个如何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方文化,融现代文明以求自身文化长进的过程,这不过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4)乡村教育的实施
    ①乡农学校的设立: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
    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经教统政;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
    ②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二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到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风,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
      三、分析论述题
      1.评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第一,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第二,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②社会即学校
    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③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
    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长不出科学的种子。
    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
    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相应对课程教材也提出也改造意见: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为追求,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
    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能够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学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
    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7 13:15 , Processed in 0.06478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