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2018考研:本科院校一般,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名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22 2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很多考研党来说,本科出身一般,又一直有很多童鞋有着自己的“名校情结”。因此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性,缺乏对这个问题一个更加深刻的、理性的认识。跨考小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让大家做出好的选择。
  报考院校城市的选择
  1.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针对这三个要素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北上广、浙江、江苏等地区,也就是这些地区所辐射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及省会城市的重点大学。一般而言,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加看重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很多研究生毕业都想留在当地工作,所以一些地方好的学校更加受到大家欢迎。
  2.毕业后是否留在所在城市或者周边城市也很重要。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学而言,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学术,而是提升自己的平台,找一份好工作。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定要回自己的家乡就业。另一种是倾向于去所在读研的城市就业。
  目标院校细节须知
  1.学校级别。学校是否是985,211、省重点一本、还是普通二本。虽然现在我们国家开始慢慢不用985、211,以「双一流」的政策取而代之,但是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原985,211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校的级别就是俗话讲的「学校的牌子」,「学校的牌子」足够响亮当然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学学科实力。以历史学为例,有些学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学科实力很强。比如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师范类的历史学老牌名校。如果硕士考那些超级名校太难,可以考虑这些学校做一个跳板,再去读博。这些学校里也有一些很牛的“博导”,他们的推荐在圈子里也是很有分量。
  3.报考专业的研究方向也很重要。有的学校报不同研究方向,考的却是一张试卷,但是因为报的方向不同,我们的分数可能比别人高,但是别人被录取了,我们却没有被录取,这种比较微小的情况容易忽略。我见过这样的例子。
  曾经有一个考厦门大学中国史的一个学妹,她很优秀,初试360+,但是厦门大学的复试名单里并没有她,她抱怨说,世界史和中国史考一张试卷,但是世界史340分的就可以圆梦厦门大学,她考了360+,但是进复试都没有机会。
  4.初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像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关键的问题还不是压分,关键的问题是初试的真题太偏向学术性了,像北大历史学的第一道题目,一上来就先让句读、翻译一段很长的古文,这个功力不是一年半载能够练成的,还有一些论述题考的也是很细分的学术研究热点,这个没有相当的积累也是无从下手的。
  5.目标院校的历年复试线。不能仅以往年的国家线或者一些985学校公布的学校复试线作为报考难易程度的唯一标准。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以34所自主划线的湖南大学为例,16年学校规定的历史学复试线是345,后来岳麓书院公布的复试线是350,但是实际复试完最终录取的最后一名是370+,也就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最终复试线是370,所以要看最终录取的最后一名的分数。
  6.仅仅去看录取最低分数也是不够的,因为还涉及到报考院校改卷的松紧程度。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旱区」和「水区」这两个概念。
  所谓水区是指一些地缘优势相对较弱的地区及学校,比如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云南等地的学校,这些地区的学校由于地缘优势相对较弱,报考的同学不是很多,所以阅卷老师改卷相对较松,保证这些地区有足够的生源,当然地区内的一些名校,如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除外。
  所谓旱区,是指北上广、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改卷相对较严格。这两年我观察最变态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广州、一个是浙江,这两个地方一方面改卷比较严,一方面又是历史学统考,比较难。上线还好,一旦没有上线,调剂都很难。一志愿报这两个地方,风险比较大,是要背水一战的。
  咱们自己的老师有些是好心,但是他们考研的年代也比较久远了,现在考研的形式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他们已经脱离考研一线很久了。有个学弟给我说,他们老师说考广州不压分。了解17年考研的人都知道,那么多学校是统考,如果不压分,是什么导致仅17考暨南大学和华南师大的学生几乎集体沦陷呢?
  7.报录比。报录比里面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推免生的人数。学校在公布报录比的时候是特别的有心机,比如某名校,中国史招15个人,报名60人,他公布的报录比可能是5:1,咱们一听感觉还可以。
  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推免生的人数。如果推免10人,这10个人也是算在总人数15人里的,但是实际上只相当于招5个人,那么对于不是推免的学生,真正的报录比则是12:1。这是很要命的,如果是12:1,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惨烈的。
  一些好的学校总是愿意把报录比说的低一点,给人感觉不是特别难考,而一些稍差一点的,总是喜欢把报录比说的高一点,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8.考试方式。历史学初试题目分为教育部统一命题和各学校自主命题两种。各学校自主命题又分为只考中国史或者只考世界史,还有一种是自主命题,但是中国史和世界史在一张试卷上。
  近几年考研的新趋势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确实是近几年考研报名的人数激增,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以前有的学生复习三个月,也不报任何辅导班都能考上211、985,更有甚者,在12年之前,像本科二本这样的学校,都有机会调剂到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这样的985、211,但这样的事情在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1.一些好的985院校逐渐加大了录取人数中推免生的比例。今年给我们上课的一个老师,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是本科生的班主任。他给我们说,他一个学生想考复旦的研究生,他打听了一下,一共招32个人,推免26个,剩下的几个名额,还要跟复旦本校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2.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纳入同一个轨道进行考试。全日制指的是以往我们这种应届毕业生在元旦前参加的这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后是三年或者两年的全脱产学习。而非全日制指的是已经有工作的人,他们通过考在职的硕士来学习、评职称,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在研究生学校学习。
  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的轨道,意味着全日制的考生日子更不好过。今年历史学的国家线是315,有些人说比去年不是也没有提高嘛。实际上非全日制都执行这个标准,意味着和去年相比,今年的315分是贬值的,和通货膨胀是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手里的100元钱和几年前的100元实际的购买力其实是下降了的。
  3.调剂较以往变得更加艰难。调剂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考985没考上,那我就委屈自己调剂个211。一个学妹给我讲过一个段子,我觉得形容调剂非常贴切,“一入调剂深似海,从此名校是路人”。这两句诗非常适合普通二本出身的同学。
  一旦进入调剂,人为的因素就比较多,从目前17届的情况来看,考研和调剂难度呈上升趋势,所以报考一些热门985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风险非常高,想报考的同学真的是要背水一战。
  4.一些好的985在复试的时候越来越重视报考研究生的本科出身。2017年整个考研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与10年前相比可以说翻了3—4倍,一些好的学校基本都是一志愿爆满,学校面试的时候面对很多资质差不多的学生,也只能是通过本科出身来进行筛选,报考研究生的本科出身也相应水涨船高。
  5.跨考的同学与本专业的同学在初试的竞争中一点都不逊色。原因在于跨考的同学像一张白纸,如果方法得当,很容易塑造,加上跨考的同学很多是真的喜欢历史学,再加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历史学专业课初试时的题目还是比较基础的,本专业同学与的跨考相比通常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像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传统的历史学强校他们的初试真题是非常偏学术性的,一般跨专业的同学和本专业的优秀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差距一年半载是弥补不回来的。
  接下来的这几个月一定要把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摆在首要的位置。我们要利用暑期整段的大块时间进行专业课参考书目的系统阅读,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目标院校的确定和信息搜集工作。
       小编说:有事没事考个研,现在投资自己,10年之后就不会挣扎在5k左右的工资,不会被训练的为不到1k的调薪就觉得应该欢呼,不会看着年轻人如何时间自主的文章而兴叹,也不会将出国游的计划一再被搁置...没有出社会的人总觉得工作很容易,月薪过万就是应该,可骨感的现实告诉你,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容易更快的实现月薪过万!!改变,就从你加入秋季集训营开始!
   
暑期复习攻略
重点关注名师原创暑期复习攻略读懂院校招简,复习不跑偏
免费在线考研视频
2018考研知识“暑期”大作战2018暑期备考知识点大全优质择校方案,考研不将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08:57 , Processed in 0.061668 second(s), 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