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4 1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答案】AB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地 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2)本题通过地球的忍无可忍的一幅漫画要求回答 其警示意义。(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理环境是由所包含的各种条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否则,就会引起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人类就会遭到自然 界的惩罚与报复。故A、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否认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D选项只讲人 类依附于自然一面,而否认了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面,故C、D是不正确的观点。
18. 【答案】AB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关于实践和认 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 识类似的名言。(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A、B、D 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而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试题要求。
19.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对认识的发 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的公式。(2)本题运用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 义的认识论”观点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本质上一致的公式。(3)本题选项A体现辩 证法,B体现认识论,C体现历史观。三者的一致性是指A是世界观,B是对A在认识过程的运 用与体现,C是对A、B在历史观的运用与体现。D选项是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 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应属于辩证 法、认识论、历史观的具体运用,不属基本原理,不具有普遍性,故不选。
20. 【答案】ABC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中交 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本年考试大纲的一个新增知识点。(2)本题根据时代发展 的状况和趋势,提出交往对社会发展作用的主要表现的问题。(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 观,一些教材把交往这一概念界定为交往是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 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 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 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故四个选项全是正确的。
21.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当部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 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B。
22.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一是Ⅰc在第Ⅰ部类内部交换,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二是Ⅱ(v+m)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补偿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三是Ⅰ(v+m)和 Ⅱc的交换,即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分别补偿第Ⅰ部类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以及 第Ⅱ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从这三次交换中就可概括出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分别用三个公式表示为:Ⅰ(v+m)=Ⅱc(基本条件);
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23.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和 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难。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因为,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 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所以该题很好地体现了政治理 论课试题的特点。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也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经济高涨或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通 过实施这些货币政策手段,从而影响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24.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 则。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C。
25.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1章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问题,在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两次概括:第一次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决议和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第二次是198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时期根据新情况做出的新认识,新判断。至于A、C是干扰项。A项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党自1921年产 生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非,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为中共七大奠定了思 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中,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故AC应排除。本题历史性较强,考生需了解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6.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内容中的富农问题。富农 问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对富农的认识及政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分析说:“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 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 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富农看成与地主没有分别的阶级,对富农应该采 取使它中立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故选ABD。至于C项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富农有区别,故不选。本题提示考生,要关注毛泽东一些重要著作的有关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一般考研辅导教 材(包括示范教材中)大多未完全涵括,有一定难度。
27.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章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巩固了国家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 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至于反对霸权主义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故选ACD,B项排除。本题的历史性较强,考生需把握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8.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选项A、B、C、D都符合要求。
29. 【答案】ACD
【解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综合性试题,出自党的 十七大报告,属于新观点试题,考查记忆。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正确选项是A、C、D。
30.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理由的理解与记忆。(2)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性质),从根本上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和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 立法权,决定其他各种制度的制定,故A、B、C是正确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并不能使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故D 选择是不正确的。
31.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试题,属国内时政,考查记忆,也可以说是考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0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的记忆。四个“决不”都是正确选项。
32. 【答案】AC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内时政试题,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内容的记忆。
33.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际时政试题,考查记忆,内容出自2007年2月3日人民 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