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6|回复: 9

2018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总结背诵完整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9 18: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为小伙伴们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总结背诵完整版,小伙伴们快点来马住吧! 
  第 1 页: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
  第 2 页:第二章
  第 3 页:第三章
  第 4 页:第四章
  第 6 页:第五章
  第 7 页:第六章
  第 9 页:第七章
  第 10 页:第八章
  第 11 页:第九章
  第 12 页:第十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要要求。
  第二节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是根本原因;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海国图志》);
  ②在1843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9 1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②《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其主要内容是:
  a.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b.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
  c.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d.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①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失败原因根本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c.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d.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②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①镇压农民起义②加强海防、边防③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洋务企业有官办、商办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福。(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兵工厂)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有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李鸿章管辖的北洋军师是海军主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③最后,模仿、学习西方的技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封建性运动必定失败;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兴办的企业依赖外国,企图达到“自强”、“求富”;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管理基本是封建衙门式的,内部极其****。
  第三节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首先,要不要变法;(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在《劝学篇》反复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不可变)
  ②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a.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b.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
  c.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
  d.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
  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②维新派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7-8-9 2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度的终
  第一节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掘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①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②邹容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写《革命军》,号召人民****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③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4、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有三个:(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二节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②《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c.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d.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
  ②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7-8-9 2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撰稿人:李大钊、鲁迅、胡适)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对封建****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②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③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④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位置。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要从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③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的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2、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作品《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3、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节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①接受的是没被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论;
  ②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①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④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第三节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①1922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
  a.****军阀;
  b.****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1)国共合作的形成
  ①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同孙中山领导的******建立统一战线。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②1924年1月,******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a.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③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动”。
  3.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从客观方面来讲:a.由于******力量的强大;b.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c.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到******营垒里去了;
  ②从主观方面来讲:
  a.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b.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c.共产国际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2)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①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群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④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3)大革命的意义
  ①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统治;
  ②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
  ③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9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史称东北易帜)
  (2)******政权的性质
  ******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特点:
  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还厉行文化****主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3)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挫折后转移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4)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领导了广州起义,对******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①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②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
  ③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①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②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第二节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红军长征的胜利
  (1)长征精神的内涵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7-8-9 2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5、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①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曰,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不仅包含工、农、小、民还含亲美大资产阶级)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扩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二、******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1938年李宗仁等部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2)1938年6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 ******的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以失败告终。其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第三节
  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①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②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③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④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③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3)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①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是中心环节)
  ①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a.冲破******的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b.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c.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d.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②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③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5、延安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①主观主义是“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②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④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6、中共七大
  (1)中共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9 2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共达成了①政府组织②国民大会③和平建国④纲领宪法草案⑤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
  第二节
  二、******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1、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基本内容是:a.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b.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c.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d.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战时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②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经过这个运动,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拥护者,因而自觉的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①在******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政府的****独裁和官员贪污****;
  b.******违背人民意愿,执行内战政策;
  c.国统区生产萎缩,国民经济遭遇深刻的危机。
  第三节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①一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统治集团。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因为
  ①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②从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3)“中间路线”主张: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决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的横行。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第四节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解决剩下******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
  ②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7-8-10 00: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①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③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①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③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革命的性质由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担负着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的任务。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
  (2)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第二节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①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②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③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②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③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④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⑤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3)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2)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10 0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以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①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②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两点: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具体主要有:
  a.在思想政治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对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7-8-10 0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②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⑤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4、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二节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第三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一是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
  (3)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4)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强调加强党的建设。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6)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2、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大会做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就是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第四节
  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新的要求。
  第五节
  五、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2)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总结背诵完整版。另外,中公考研提醒大家2018考研招生简章、2018考研招生目录、2018考研参考书目以及2018考研大纲已经出来。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暑期集训营、半年集训营、保研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8 08:37 , Processed in 0.09447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