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0

2018考研政治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重难点总结(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8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考研政治的复习,相较于其他两门公共课来说相对简单一些,但是简单并不代表容易,也不代表就可以不重视它的备考,所以大家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还是建议大家早点开始复习。下面整理了考研政治中的马哲难点,一起来拿下它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连续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矛盾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认识步骤是:物→感觉→精神(意识)或思维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
    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⑴唯物主义有其社会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进步的阶级由于其利益同社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所以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物主义。
    ⑵唯心主义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由于其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矛盾,所以就要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心主义。
    “意识转化为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如果把“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修改为“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那就不再是正确的命题了。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⑴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⑵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⑴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⑵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注:运动形式的低级到高级演进: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9 22:54 , Processed in 0.0526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