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十九)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23: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热度也有所增加。备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语言学方面的问答题,知识在于积累,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下面请看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十九)
   
        91、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都是存在的,只不由于这些发展演变通常是缓慢的,因而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到。先来看语音的演变。当人们用现代的语音读古人的诗时,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家、花”三个字应该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读,“斜”与后两个字并不押韵,这是因为古今汉语的语音已发生了变化。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以及不同时期的语言的比较,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劳模”、“德育”“电脑”等一大批新的语汇大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库。像“探花、榜眼”等词现在一般只有在讲述历史时才可能被使用,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一般是不会用到它们的。“脸”原来指两颊上部,北宋词人晏殊的词中有“轻红淡白匀双脸”的句子,其中的“脸”就是这个意思,后来“脸”的指称范围扩大了,用来指整个面部。“臭”本来指气味、香味,臭味以及别的什么气味都可以说是“臭”,因此《易经》中才有“其臭如兰”的廉洁,后来“臭”的指称范围缩小了,指不好闻的与“香”相对的气味。语法的发展演变虽然非常缓慢,但通过对比,仍不难发现古今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除了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演变之外,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语言的内部会分化出不同的方言,有些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下还可能成为不同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语言也可能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不同的语言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统一为一种语言,这些现象也都是语言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
      92、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特点有二: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发展变化的推动下,语言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又不得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不能满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交际需要。所以除了已经退出社会交际领域的死语言之外,不处在演变发展之中的语言是没有的。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这两个互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但这种演变和发展不能以突变的方式而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变化发展的联系紧密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联系最为直接的是语汇。语汇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生活中新事物、新概念出现、旧事物的消失、人的观念的更新都是经常发生,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社会生活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交际需求,语汇必须随时对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作出反应,才能使语言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交际需求,因而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言中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词语,但是表达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却极其有限,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完全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新词语的产生只能使用已有的语音形式,否则就不会被社会接受;旧词语的消失一般也不会造成某个语音形式的消失,因为这个语音形式还会保留在其他词语里。可见,语言中的语汇即使迅速发展,也不会立即引起语音系统的演变。所以,语言中的语音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它的演变速度是缓慢的。
    93、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答:社会的进步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成果也越来越复杂、精密,这些都会不断地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汇。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在一个社会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产生社群分化。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各具特点的社会方言。如果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各个处于分化状态的部分走向统一,它们之间的交际势必逐渐增多,但不同语言或方文豪裼差异会妨碍甚至阻断人们之间的交际,进而影响社会的统一或统一的巩固,影响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就需要有一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的交际工具,以适应社会统一的需要,于是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统一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语言就会在共同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这些演变现象都难以从社会的发展方面找到直接的原因,而需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94、简述语言分化的过程并归纳方言产生的条件?
    答:语言自产生之是起,它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各组成部分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后借助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向四方扩展。在远古时代,由于受食物资源的限制,人类社会的规模不可能很大,社会成员也很少。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不得不分成不同的人群而分开居住,并且一分再分,越走越远,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对这些原先住在一起后又分开的人们来说,如果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点越来越分散,相距越来越遥远,相互之间的效也就会越来越少,原本统一的社会就会逐渐发生不完全分化,在地域上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的语言发展演变也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各自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就形成了。由此可见,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岐的必要社会条件,可以说,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但如果只有社会的分化,而没有语言的发展演变,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分歧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95、方言在语汇和语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首先,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北京话的“家具”,广州话叫“家私”。其次,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如长沙话的“蚊子”包含了“苍蝇”的意思,但北京话的“蚊子”就无此义。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9 05:11 , Processed in 0.0669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