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7 0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论
Ø
H.艾森克一直致力于揭示人格特质的潜在结构。他从传统的特质理论出发,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相结合,长期致力于人格“类型”及特质的基本数量的研究,同时将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
Ø
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neuroticism)、内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以及精神质(psychoticism)三维特征的理论。
一、H.艾森克其人
Ø 艾森克(Hans J.Eysenck,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Ø 1916年3月4日生于德国柏林
Ø 1934年全家迁至英国
Ø 1935年被伦敦大学录取,在西里尔·巴特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
Ø 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
Ø 1939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Ø 1940年获博士学位
Ø 二战期间,他曾以心理学家身份任职于弥尔山急救医院
Ø 1945年任伦敦莫兹利医院专职心理学家
Ø 1949首次出版了书籍《性格诸向度》
Ø 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兼任莫兹利和贝思莱姆皇家医院心理学专家
Ø 在莫兹利医院建立了全英最主要的临床心理学部门
Ø 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
主要著作:
Ø 《人格的维度》 (1947)
Ø 《人格的科学研究》 (1952)
Ø 《人的人格结构》 (1953)
Ø 《政治心理学》 (1954)
Ø 《焦虑与歇斯底里的动力学》(1957)
Ø 《变态心理学手册》 (1960)
Ø 《人格测量》 (1976)
Ø 《智力的模型》 (1982)
二、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体系
(一)人格等级模式
Ø 在研究策略方面,艾森克将人格要素分解成能够按等级排列的各种单元(见图1)。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是特殊反应水平,其中包括特殊行为反应在内。
图(1) 艾森克人格等级模式
(补) 对图1的说明:
Ø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 [2] 。
Ø 特殊反应(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的反应或是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这种反应见到过一次,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 [2] 。
Ø 习惯反应(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相同环境中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 [2] 。
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将类型水平分为三个维度:
1、内外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
Ø 外倾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爱交际、渴求刺激、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的特点 [2] 。
Ø 内倾的人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很少发脾气等特点 [2] 。
Ø
艾森克认为,外倾的人和内倾的人不仅在使用术语方面不相同,而且其生理构造也不一样.在他看来,当处于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
Ø 外倾的人一般比内倾的人有着更低的皮层唤醒水平.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
Ø 内外倾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见黑板图)[2]
2、神经质(neuroticism)
Ø 艾森克模式中的第二个基本维度是神经质,这一维度表明人格异常到正常的连续特征。
Ø 在该维度上得高分的人“情感的易变性是外显的﹑反应过敏的,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他们在情感经历之后较难面对正常的情景” [1]
。这种人表现为高焦虑,喜怒无常,容易激动 [2] 。
Ø 得分较低的人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不容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控制 [2] 。
3、精神质(psychoticism)
Ø 从正常范围过度到极度不正常范围。它存在于所有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Ø
在该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往往被看成是“自我为中心的﹑攻击性的﹑冷酷的﹑缺乏同情的﹑冲动的,对他人不关心的,且通常不关心别人的权利和福利”(Eysenck,1982)。
Ø 低分者则表现为温柔﹑善感等特点。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为明显程度,则容易导致行为异常。
(二) 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
* 艾森克提出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是他认为只有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艾森克及其一些同事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
(1) 内外倾(以前称为I因素,后来改称E因素)是人格的第三种因素,它与神经质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与精神质也可能有关系.
(2)
智能也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它与前面的三个因素有极为复杂的关系.此外保守是第五个人格因素.守旧性和激进主义是相对的同一维度.因此每一个人都可定位于多维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
(3) 不论是用因素分析或其他类似的数学分析,不论所分析的是什么材料:问卷﹑评定抑或客观人格测量,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一致的.
(4) 这些因素的个人记分的分配并不表明符合传统精神疾病常用的诊断概念.全部分配都是连续的.因素的记分比传统的精神病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
(5) 一般来说,一个病人常有数种高分的记录,这说明传统的做法即把一个病人只塞到一种兵种或诊断并不合适.病人的实际情况是处于多种状态的.
(6) 传统所称的许多症状很少是单义的,实际上某些症状如抑郁在几种因素方面都有同样高的负荷.
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Ø ⑴情绪不良是高度神经质和高度内倾的结合;各种类型的精神病态人格是高度外倾和高度神经质的结合。
Ø ⑵精神病并不是神经症的严重化,两者的发展不是同一方向的。
Ø 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三)、人格结构
Ø 艾森克以神经活动中的兴奋—抑制过程为基础构建各水平的人格层次结构。如下图就是他对人格结构的主要观点:
Ø 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人格的行为方式(如:行为外倾)和人格的体质方面(如:体质外倾)。
Ø 行为外倾可以通过量表如EPQ或MPI(Mandsley Personality inventory)等进行测定。
Ø 体质外倾则可以在各种程度上采用实验测得。
三、对艾森克理论的评价
贡献:
Ø 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为实验所证实,也得到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的证明,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
Ø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用途较广的人格量表,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和司法领域.,已被一些国家译出或修订。
Ø 他提出人格就可分解为有据可查﹑有数可记的要素.这是心理学家多年以来一直探讨而难以确定的东西.
Ø 尽管人格的生物倾向性仍是他理论的主要方面,但是他并没有排除环境的作用。
局限性:
Ø 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与传统的特质理论都是一买相承的。
Ø 传统特质论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人格类型理论也在所难免。
*人格的五因素结构
Ø 不难看出,无论是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论还是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关于用以说明所有人格特质维度的数量问题.
Ø
诚然,在这一问题上或许永远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在最近,研究者们在人格因素分析研究中注意到了一种惊人的一致性结果:一些使用不同人格材料的调查小组重复性地找到了五种基
本人格维度的证据。
*表 五种一般的人格因素 第四节 关于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