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回复: 0

应用心理学硕士:管理心理学知识框架(第4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2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报考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的考生也逐步增多。如何学会运用各种理论和原则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这一学科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成为一名专业的人才,需要把握心理学各个层面的理论知识,包括普通、发展、管理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等。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就和大家梳理一下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框架,帮助考生统筹全局。
    下面是管理心理学知识框架(第4章)
      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
    一、知觉的一般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知觉的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一)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1、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
    2、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客观因素
    (1)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 对象的组合
    2、主观因素
    (1) 需要和动机
    (2) 兴趣和爱好
    (3) 个性特征
    (4) 过去经验
    (5)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二、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本质:人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
对个人的知觉:是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
    2、 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如彼此之间接近的程度、交往的多少,彼此相似。
    3、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三)社会知觉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克服消极的方面:
    (1) 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
    (2) 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
    (3)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
    2、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3、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4、 定型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 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三、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
    (一)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二)归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心理活动的归因;(2)行为的归因;(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二) 归因的模式
    情境归因(外因):如运气、任务的难易等
    1、 海德的两归因模式
    个人倾向归因(内因):如态度,努力等
    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 知觉对象的特点
    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前后的一贯性
    归结为以下因素 普遍性
    差异性
    努力(内因、不稳定因素)
    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 能力(内因、稳定因素)
    任务难度 (外因、稳定因素)
    机遇(外因、不稳定因素)
    (四)归因偏差及其克服
    常见的偏差: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归因偏差的克服:1、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
    2、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
    3、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自我知觉、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
    (一)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二)观察别人的行为与观察自己的行为的区别:
    1、 观察自己行为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观察别人时更多
    2、 对自己行为的知觉比知觉别人的行为更熟悉
    3、 在自我知觉时,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而在知觉别人时自己是观察者,别人是被观察者。
    (三)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1、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离开社会知觉,就不存在自我知觉
    2、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
    (三) 自我意识: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四) 自我意识构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五) 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1、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2、 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六)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七) 自我管理的内容: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行为管理。
    (八) 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关系)
    1、 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
    2、 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
    3、 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
    备战专业硕士考研的考生需要注意,所谓专业硕士即是要培养实际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大家需要努力复习,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能力,预祝大家2015年考研成功,加油!
    课程推荐:
     2015考研政英应用心理硕士全科签约联报班
     2015考研政英应用心理硕士联报班
     2015考研应用心理硕士全程班
     2016考研课程上线
      【考研工具】
   
考研动态考研报考指南考研全年复习计划跨专业考研指导
图书城资料下载考研时政大事记考研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07:36 , Processed in 0.08693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