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事 件
|
1950年5月9日
| 提出欧洲国家煤和钢的资源供应共同规划;确立了创立“欧洲联邦”的战略目标。
|
1951年5月
| 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
|
1952年5月27日
| 签署《欧洲防御联盟条约》,该条约在法国未得通过。
|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
|
1958年1月1日
| 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
1959年1月1日
| 首次降低关税10%。
|
1962年1月30日
| 共同农业政策生效。
|
1967年7月1日
|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一体。
|
1968年7月1日
| 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欧盟内部工业产品流通关税,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税则。
|
1968年7月29日
| 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
|
1972年3月
| 创立“洞中之蛇”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
|
1973年1月
| 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9国。
|
1975年2月28日
| 签署洛美公约,同44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建立联系。
|
1978年4月3日
| 同中国签署《贸易协定》。
|
1978年
|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欧洲共体(EC)。
|
1979年3月13日
| 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
1981年1月1日
| 希腊加入欧共体。
|
1986年1月1日
| 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
|
1986年2月
| 签署《单一欧洲法案》。
|
1987年7月1日
| 《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
1990年7月1日
| 资本流动自由化,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
|
1992年2月7日
| 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1993年1月1日
| 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
|
1993年11月1日
| 《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
|
1994年1月1日
| 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
|
1995年1月1日
|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
1995年12月
| 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
|
1997年6月
| 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
|
1998年6月
| 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99年1月
| 欧元诞生
|
2000年1月15日
| 准备接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国加入欧盟。
|
2001年1月2日
| 希腊成为欧元区的第12个成员国。
|
2002年1月1日
| 欧元开始流通。
|
2002年12月13日
| 欧盟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在2004年5月1日前,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十国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