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GCT语文基础知识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2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关联词语的使用
    例5.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在“贫穷”困扰着中国体坛众多优势项目的今天,射击队的穷, 直接影响着这个项目后来者的加入, 直接阻碍着运动水平的提高。
节省有限的经费,我们不得不在训练中进行大量的空弹练习, 使用国产的子弹, 进口子弹的价格太贵,比国产的至少要贵上一半,我们用不起。 从训练效果上看,
国产子弹孔太大,瞄准了十环打出来看上去也只有九环,进口子弹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A.不但 还 因为 和 并且 若 况且
    B.不仅 而且 为了 或 因为 而 由于
    C.不仅 而且 为了 和 因为 若 况且
    D.不但 还 因为 或 并且 而 由于
    四、成语的使用
    例6.下边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A.在这一场波谲云诡的外交风浪中,台湾“大使”陆以正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
    B.反观国内的一些电视广告,实在是差强人意,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C.基金有限,而且面向全国,在奖励金、慰问金发放的对象和数量上都难免捉襟见肘。
    D.回望九七,从南到北,那些义薄云天的见义勇为的壮举可歌可泣。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或受惠人得到
    一笔赔偿,尽量减少损失。
    B.北京这家工厂生产的一种服装,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要求都近乎苛刻,我们根本没
    法同他们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C.进入老年之后,子女们都劝他不要再坚持大运动量锻炼了,但他积重难返,就是不 肯改变。
    D.这两个好朋友曾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们既往不咎,很快又和好了。
    四、成语的使用
    例6.下边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A.在这一场波谲云诡的外交风浪中,台湾“大使”陆以正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
    B.反观国内的一些电视广告,实在是差强人意,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C.基金有限,而且面向全国,在奖励金、慰问金发放的对象和数量上都难免捉襟见肘。
    D.回望九七,从南到北,那些义薄云天的见义勇为的壮举可歌可泣。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或受惠人得到
    一笔赔偿,尽量减少损失。
    B.北京这家工厂生产的一种服装,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要求都近乎苛刻,我们根本没
    法同他们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C.进入老年之后,子女们都劝他不要再坚持大运动量锻炼了,但他积重难返,就是不 肯改变。
    D.这两个好朋友曾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们既往不咎,很快又和好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常用标点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用法说明
    1.句号(。)用于陈述句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2.问号(?)用于特指问、是非问、猜测问、选择稳、设问、反问等疑问句后表示疑问语气。极端强烈的疑问语气,有时可并用几个问号,但要慎用。
    3.叹号(!)用在感叹句、带强烈感情的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或应答语、惊呼语、咏赞语、口号、象声词后,表示强烈感情。加强的感叹有时也可并用几个叹号,但要慎用。
    4.逗号(,)用在单、复句的内部。一般用在较长或需要强调的主语、倒装的谓语、提前的状语后,或一般的呼语、应对语、某些关联词语后,或分句、复指及并列词语间,或长宾语、后置的状语、定语前,或独立成分的前后,都可用逗号,表示较大的停顿。
    5.顿号(、)用在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表示最小的停顿。
    另外,注意序次语和标点的用法:一是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等表示的,其后要用逗号;二是用“一、二、三”“甲、乙”“子、丑”等表示的,其后要用顿号;三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其后要用小圆点;四是数字外用了括号的,其后不再另加标点。
    6.分号(;)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间,表示更大些的停顿。有时,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部如已有逗号,其较大的层次间也可用分号。条列式话语的列举之间,也可用分号。
    7.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某某说后,或者总说、分说间。
    8.引号(“”)(‘’)用以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
    9.括号:( ),还有[ ]、〔 〕和【 】。标明文中注释、补充、订正、插叙部分,或标明舞台说明,或标明时间、地点、出处、数码及被解释的词语。
    10.破折号(——)常用以标明文中解释、说明、补充的语句,也用以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转折、递进,也可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声音的延长,象声词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也用破折号。破折号还可用于比喻的本体喻体间、歇后语的前后部分间、标题当中,或表示长文的各个要点,或用以提示下文、总括上文,或引出编者、对词语的解释。
    11.省略号(……)标明文中省略了的话,或沉思、含蓄、语意未尽,或标明重复词语的省略、语音的断续延宕、说话被打断。
    12.着重号(.)标明需要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标在字下。
    13.连接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14.间隔号(• )用来表示外国或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或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15.书名号(《 》〈 〉) 标明书籍、篇章、报刊的专名。
    16.专名号(_____)用以标明人、地、朝代等专名下面,只用于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
    此外,标点里还有隐讳号(X)、虚缺号(口)、象声号(~~)、缩略号(’)等。
    三、易误标点的辨析
    (一)问号的使用
    1.几个问句表示连续追问时,每个问句后都要用问号。
    2.选择问如果有统一全句的语气,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3.有的句子虽是陈述结构,也无疑问词,但只要提出疑问,要人回答,就是疑问句,句末要用问号。
    4.有的句子虽有疑问或疑问形式,但已作了大句子的成分,整个大句子看是陈述结构和语气,句末就不能用问号。
    (二)顿号与并列连词 顿号相当于并列连词。
    1.两个词语并列,一般用连词不用顿号,也可用顿号。
    2.三个以上词语并列,前边用顿号,后一个用连词,也可都用顿号。用“以及”连接较长的并列短语时,其前可以用逗号停顿。
    3.如果并列词语间不是一个层次,可按不同层次分别用连词或顿号。
    4.如果有三个层次的并列词语,其间一般是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第三层用连词。
    5.有些并列词语本身结构简单,关系密切,经常连用,说话时中间没有停顿,就不必用顿号。相邻数字连用,如表概数时其间不用顿号,表略语时则需用顿号。
    6.有些并列词语,作者如认为停顿较大,也可用逗号。
    (三)冒号的运用
    1.不必表示强调时,不要用冒号。
    2.引用原话已作了文句的成分时不用冒号。
    3.“某某说”用在引文前时,后边用冒号,不强调时后边也可用逗号;夹在同一个人说的引文中间时,后边只能用逗号;放在引文后边时,其后则要用句号。
    4.冒号还可以用于标题中,从属关系间,表示时间、地点的固定格式里。
    (四)引号的使用
    1.引用原话时,句末点号照用,且放在后引号内,其后不能再有标点。
    2.只是转述别人的意思而没有引用原话时,不用引号。
    3.局部不完整引用,或已作了文句中的成分,只在引述部分用引号,前边不用冒号,引文末尾有标点也要去掉,引号外是否要用标点,要由大句的结构来决定。如果引文末尾是叹号、问号,虽作了句子成分,也要保留。
    4.引用一般用双引号,如需用两层引号,则先双后单。
    (五)括号的使用
    1.括号里的词语,如是解释句中某个词的,要紧放在该词后,叫内括号,该词后如有标点,也要移到括号后边去,括号中语句里的标点照常使用,但句末不能再用点号。
    2.如是解释前边整个语句的,叫外括号,则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除句末标点外括号中的其余全部标点照常使用,括号后要不要再用标点,应根据全文的结构而定。
    3.括号内句末虽不能使用句号,但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可使用问号和叹号。
    4.如需用双层括号时,要用圆、方、六角、方头等不同形式的括号,以示区别。
    (六)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的作用与括号相似,但它所解释的都是正文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要与正文连读。不重要的解释可用括号,但解释专名只能用破折号。
    2.解释说明如处在语句中间,可用前后两个破折号。
    3.破折号也有停顿作用,所以其前后一般不再用点号;但表转折意思的破折号,为引起读者的重视,前边可照常用点号。
    (七)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要用在说话有停顿的地方。
    2.举例的省略如要引人注意,最好用“等”“等等”,但不能同时再用省略号。
    3.省略号前面如是完整的句子,句末点号照用,如不是完整句子,省略号前的点号根据情况可用可不用;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但如果省略部分与下文不直接相连,为了表达清晰,省略号后可用句号或逗号与下文断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8 19:13 , Processed in 0.05278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