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l: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
(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例句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例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四)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
1、 词序不当
例l: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例2: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例3: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2 、主客体颠倒
例1: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3、 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句子成份的顺序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有的虽不引起表意差异,但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例1: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例2:广大农村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科学学文化的积极性。
(“无比的”放在“表现了”后与放在“积极性”前没有什么表意差异,但应放在“积极性”前才符合句子成份的排列规则。)
4、分句位置不当
例1: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