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2015年GCT语文基础知识之隋、唐时期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2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藩镇割据
    藩镇,是唐宋宗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长官叫作节度使。节度使总揽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安史之乱期间和平叛以后,各地节度使的地盘和军队进一步扩大,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1)唐中央对安史旧部处置不当,姑息养奸。2)节度使建制的扩大及其势力的膨胀,全国共有藩镇42 个。藩镇割据的具体表现是:军 事上拥有庞大的军队。经
济上节度使往往兼任度支使和营田使之职,专擅财政,不向中央缴纳赋税。政治上,控制各地人事大权,形成了父死子继和
    亲信世袭的局面。为了削弱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唐中央政府在德宗、宪宗时期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削藩斗争,但宪宗死后,藩镇势力又大了起来,直到灭亡唐朝并酿成五代十国的割据混乱局面。
    8.玄武门之变
    唐初高宜次子李世民与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武 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 年7 月2
日)世民先发制人,率尉迟恭等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发动政变,世民射死太子建成,尉迟恭杀齐王元吉,击败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并杀建成、元吉诸子。高祖遂立世民为太子,二月后传位世民,自称太上皇。
    9.贞观之治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士族门阀势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李世民(唐太宗)实行法治路线开辟了道路。贞观年间(627—649),人口有所增长,封建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封建史家美化夸大为“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誉为“贞观之治”。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史学领域内加以颂扬,更颠倒成为地主阶级向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的结果。
    10.开元之治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为
唐代前期推行法治路线开辟了道路,封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唐玄宗统治的初期,地主阶级积累了大量财富。封建史家美化夸大开元年间( 713—741)为 :“
是时海内富实,米
斗之价钱十三”,“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誉为“开元之治”。资产阶级和现代修正主义者为了鼓吹阶级调和,也加以颂扬,并颠倒为向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的结果。
    11.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开元天宝之际,由于唐玄宗尊孔崇儒,中央集权力量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兴起。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治今北京)起兵叛乱,击败唐军,攻下洛阳。次年称帝,进入长安。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叛军所至残暴,人民纷起反抗。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庆绪所杀,长安、洛阳为唐将郭子仪等所收复,庆绪退守邺郡(治今河南安阳)。乾元二年(759
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庆绪,回范阳自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后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朝义穷蹙自杀,叛乱平定。前后历时七年多,严重破坏生产,并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藩镇割据
    唐代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
年)设河西节度使,至玄宗时,于各军事重镇分设节度使,州刺史也为所属,方镇势力渐强。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唐王朝被迫以魏博、成德、幽州三镇分授安史旧将为节度使。他们在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形成河朔三镇的割据形势。节度使职位,往往父子相继,或为部将承袭。其后,山东、江淮之间也多仿效,列镇相望。九世纪初叶,藩镇发展到四十几个,形成“天下尽裂于方镇”的局面。藩镇间或互相攻战,或联合反唐。唐王朝虽屡图削弱藩镇,但收效甚微。元和年间一度平定淮西等镇。河朔各镇也暂时服从中央,但不久又复故态。封建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将近两个世纪,人民遭受兵祸和残酷剥削,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13.牛李党争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穆宗时,牛僧孺因得李逢吉引荐,一度为相,李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时,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接受维州(治今四川理县薛城镇西)吐蕃副使悉恒谋的归唐,牛僧孺居相位,令执送归还吐蕃。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亦被黜。宣宗时,牛派得势,李派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贬死崖州,牛僧孺还朝后也病死。两派斗争将近四十年。
    14.甘露之变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大和九年(公元835
年)宰相李训等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集团。他们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仇士良率兵捕杀李训、舒元舆、王涯等,郑注也被监军宦官所杀,诛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0 05:09 , Processed in 0.05470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