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解答此题的思考切入点是:四人中哪两人的断定互相矛盾?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则说真话的必在互相矛盾的两人中,则其余两人说假话。至此不难推出结论。
问题是: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还是乙和丁?
乙和丁的话互相冲突,容易被认为是互相矛盾,但实际上不互相矛盾。乙和丁的话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这样的两个断定称为互相反对。互相反对的两个断定必有一假,但不必有一真。因此,说真话的人不一定在乙和丁两人中。
四人所说的话的结构是:
甲:如果甲,则丙
乙:丁
丙:甲且非丙
丁:非丁且乙
命题逻辑的相关知识是:"如果A,那么B" 和 " A并且非B"互相矛盾。因此,互相矛盾的是甲和丙,其中必有一真。因此,乙和丁说假话。
由乙说假话,得"丁没作案"。
由丁说假话,得"丁作案或乙没作案"。这依据的相关知识(称为"德摩根律")是:并非(非A且B)=A或非B。
由"丁作案或乙没作案"和"丁没作案",得"乙没作案"。这依据的相关知识(称为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是:由"A或非B"和"非A",得"非B"。
因此得:乙和丁都没作案
什么是"弱相关"型逻辑试题?
[例4]*
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答案是B。
解析:问题是诸选项中哪项作为"伦理底线"这一概念的定义最为确切。A、C和D项都不正确,因为都违反了相应的定义规则。A项不符合"定义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C项不符合"不得以否定句给正概念"下定义的规则;D项不符合"定义不得运用比喻"的规则。
[例5]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
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答案是D。
解析:题干中提及的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相对照的结果,因而是不准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标准时间相对照的,是准确的三分钟。张先生的推断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上题涉及"同一律"的专业知识。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必须赋予相同的内涵,即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否则,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