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回复: 0

2015年GCT考试逻辑知识复习讲解8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2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CT逻辑试题的基本分类
    1. GCT逻辑试题的基本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GCT试题作不同的分类。这里,试题正确分类的目的,是分析不同类型试题的特点以有效应对。
    从应试角度,与逻辑知识的关系,是对GCT逻辑试题分类最具重要性的标准,以此标准做出的分类,是GCT逻辑试题最具应试实用意义的基本分类。
    在各种类型的逻辑测试中出现的逻辑试题,按其测试的目的分为两类。一类试题的目的主要是测试逻辑知识,不妨称为"知识型"逻辑试题;另一类的目的主要是测试逻辑思维能力,不妨称为"能力型"逻辑试题。
    GCT逻辑测试中,不出现"知识型",只出现"能力型"逻辑试题。
    "能力型"逻辑试题按其和逻辑知识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试题的应对是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它只依赖逻辑思维素养,不需要涉及逻辑知识的有意识运用。日常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过程。这类试题不妨称为"独立能力型"。另一类试题虽然不以测试逻辑知识为目的,但掌握与运用相关逻辑知识有利于正确迅速解题,这类试题不妨称为"知识相关型"。
    "知识相关型"逻辑试题只涉及与人的日常逻辑思维及其能力素养相关的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些知识中,一部分与解题"强相关",即这些知识可提供一种确定的甚至程序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实质性地减少解题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另一部分与解题"弱相关",即这些知识虽然不能提供确定的操作性解题方法,但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正确迅速地解题。
    依此,"知识相关型"试题分为两类:"强相关"和"弱相关"。"强相关"型试题的应对与"强相关"逻辑知识的正确运用有实质性关系;"弱相关"型试题的应对与"弱相关"逻辑知识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上述分类要求从解题的角度(而不仅是从理论概括的角度),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区别于知识型试题,能力型逻辑试题,即GCT逻辑试题的特点是什么?解答此类试题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第二,知识相关型试题的特点及解题要领是什么?
    第三,哪些是"强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它们如何正确运用于解答GCT逻辑试题?
    第四,哪些是"弱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它们如何正确运用于解答GCT逻辑试题?
    第五,区别于知识相关型试题,独立能力型试题的特点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种类型试题的解题要领分别是什么?
    第六,在历年的GCT逻辑真题中,上述各种类型的试题大致分别占怎样的比例?
    2. 什么是知识型逻辑试题?
    知识型逻辑试题在GCT逻辑测试中不出现。为了比较说明能力型逻辑试题,分析一道这种类型的试题:
    [例1] 铁器都导电,铁器都是金属。因此金属都导电。
    以下哪项对上述推理的评价最为恰当?
    A.推理正确。
    B.推理错误。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C.推理错误。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D.推理错误。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答案是C。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中,"金属"是小项,"导电"是大项,"铁器"是中项。正确三段论的规则之一是:如果一个词项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试题1的小项"金属"在前题中作为肯定命题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全称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因此,该推理违反规则,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这是一道测试考生三段论知识的试题。
    这道试题的特点是:一个考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逻辑知识,即使他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正确选择答案(GCT逻辑试题有四个选项,随机选择的正确率是25%。这里所说的正确选择答案,不包括这种情况。下同。);一个考生,只要掌握了上述相关知识,那怕此种掌握依赖于死记硬背,哪怕他的日常思维能力事实上很弱,也非常可能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型逻辑试题。知识型逻辑试题对于一般形式的逻辑考试来说也许是必要的,但它不符合能力型逻辑考试的要求。
    知识型的逻辑试题不出现在GCT逻辑测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1 19:06 , Processed in 0.0447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