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0

2015考研政治真题演练之马原单选(2)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B.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C.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D.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B.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
  D.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
  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
  A.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B.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D.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
  A.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B.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D.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34.“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一观点:
  A.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B.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C.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D.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
  A.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
  B.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
  D.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
  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A.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B.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决定论观点
  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B.简单商品经济C.发达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
  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4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5.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个别劳动的生产率D.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4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商品交换的实现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47.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货币的本质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货币的基本职能D.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4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其特点是:
  A.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支票或电子货币
  49.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的B.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的C.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的D.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
  50.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D.周转速度的不同
  答案
  26.D27.B28.D29.C30.A 31.A32.D33.C34.C35.B36.C37.A38.B39.B40.B 41.D42.C43.C44.A45.A46.B47.C48.C49.A50.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1 09:32 , Processed in 0.04380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