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4 1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18.年剩余价值量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
C.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年剩余价值量。
年剩余价值量指的是资本家一年取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量则由下面公式表示:M=m′×v×n。可见,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的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及剩余价值率均成正比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3.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是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 D.改进生产技术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前者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来使生产得以扩大。后者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效率而使生产得以扩大。这两种方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上述选项中,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应属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改进生产技术应属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24.社会总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
A.数量和规模 B.生产的目的
C.运动的过程 D.在运动中采取的职能形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独自发挥资本职能作用、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的运动存在的相同之处包括:生产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通过资本的运动实现价值增值;运动的过程相同,都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在运动中采取的职能形式相同,都要顺序表现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6.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的两大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D.社会生产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大理论前提。
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必须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分类问题。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的最终用途,可以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应地,就把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划分为第Ⅰ部类,把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划分为第Ⅱ部类。根据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又可以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构成,是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27.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A.贸易领域 B.投资领域 C.货币金融领域 D.生产领域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
由于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实力对比的变化,必然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演变为重新瓜分世界的关系。不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有着怎样的复杂性,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分配或重新分配高额垄断利润的关系,本质上是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是由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欧盟三足鼎立的多极态势。这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基于实力对比的变化,在各个领域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当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斗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多样,其中经济杠杆有:
A.税收 B.财政 C.利率 D.货币供应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可能运用行政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实现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货币政策,主要运用了“三大手段”: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再贴现利率。收入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进行的政策干预。国民经济计划化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调节经济的手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0.资本国际化是与生产国际是同步发展的,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输出和产业资本国际化 D.金融资本的国际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了三种表现形态: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当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行为,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和无形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股票、债券等交易。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它标志着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考生关注: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 | 2015政治分析题答题万能模板 | 2014年每月时事政治 | 2015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 | 更多2015备考攻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