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冲刺阶段没有什么比真题更适合作为演练的习题了,鉴于今年政治变化较大,小编特意挑选考点范围内真题为大家带来更具参考价值的解析,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努力备考!
  单项选择题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在,想不到的就不灵、不存在。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选项;A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5.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优选问题即即坚持适度原则。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C  解析:“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C  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 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出发,才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表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3.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A  解析: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C  解析: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答案:B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更多推荐: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1 15:33 , Processed in 0.04720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