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数
| 学习知识点
| 备注
|
第一周
|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 1.基础阶段的复习不可直接死记硬背,以理解基本概念为主。
2.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4、5、6、7。
|
第二周
| 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2.运动和静止
3.时间与空间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6.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7.实践与人的存在
8.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9.人与自然的关系
10.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1、6、7、8、9。
|
第三周
|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3.发展的实质
4.发展与过程
5.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8.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
12.矛盾分析法
| 本周复习内容皆为重要考点,且为高频分析题考点。
|
第四周
|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5.原因和结果
6.必然性和偶然性
7.可能性和现实性
8.现象和本质
9.内容和形式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1、3、5、6、7、8。
|
第五周
|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2.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3.规律及其客观性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5.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8.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1、3、5、6、7。
|
第六周
| 1.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6.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7.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3、4、5、6。
|
第七周
|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飞理性因素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
| 本周复习内容皆为重要考点,且为高频考点。
|
第八周
|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人们认识和实践中的真理与谬误、成功和失败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1、2、3,1、2是重要分析题考点。
|
第九周
| 1.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2.价值及其特性
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5.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6.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8.自由与必然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2、5、6、7。
|
第十周
|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5.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9.社会形态的内涵
10.社会形态的更替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2、4、7、10。
|
第十一周
|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5.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7.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及其两重性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现实的人
10.人的本质
1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3、6、8、9、10。
|
第十二周
| 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个人与社会历史
4.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6.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7.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板块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考点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1、4、5、7。
|
第十三周
|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的原始积累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4.商品的二因素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6.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7.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9.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0.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4、5、6、7。
|
第十四周
|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3.资本主义所有制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5.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7.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8.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9.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10.资本的循环、周转;社会再生产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12.利润和平均利润
1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2、4、5、6、7、9、11。内容有一定难度,但有路可循。
|
第十五周
|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4.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与竞争
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
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本周复习内容的重点是4、7。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巩固前一周的复习内容。
|
第十六周
|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5.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6.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7.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0.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2.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 本周复习内容总体简单,重点是1、4、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