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2016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部分必背考点(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4 1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119071947366.jpg

20151119071947366.jpg


      十八、锤炼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的内涵: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2.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3.功能:推动社会道德发展;完善自我的内在根据
   

20151119071947808.png

20151119071947808.png

      十九、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 公共秩序的概念: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公共生活的概念: 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具有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公开性、交往对象复杂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2.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保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际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
      3.维护手段:道德+法律
      二十、社会公德的科学内涵
      1.概念: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3.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养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带头践行
      二十一、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二十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
      指引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来表现,包括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三种形式。
      预测
      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评价
      评价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客体是人们的行为。标准是合法与否。法律、道德、纪律都可以作为标准,可以同时适用,但不能够取代。
      强制
      强制作用:法律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社会组织。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目的是实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
      教育
      教育作用: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实现方式有1)学习法律规定;2)惩治违法犯罪;3)嘉奖先进人物。
      2.相关法律:
      (1)《治安管理处罚法》
      A.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B.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公开、公正,尊重人权、人格;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2)《集会游行示威法》
      A.立法目的: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B.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权利义务一致;和平进行。
      (3)《环境保护法》
      A.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B.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4)《道路交通安全法》
      A.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B.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A.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B.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二十三、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1.职业道德
      (1)基本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1)基本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2)基本要求:
      了解主要法律
      坚持基本原则
      明确职业权义(劳动者;公务员)
      依法处理纠纷(处理劳动争议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处理人事争议途径: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3)典型法律:
      A.按适用对象划分
      a《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b《公务员法》、《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
      B.按法律层次划分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 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
      c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C.按法律内容划分
      a 针对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的规定
      b 对从业人员资格、职业行为的规定
      c 对用人单位招工、录用程序的规定
      二十四、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1.择业:崇高理想、服从需要、充分准备
      2.创业:积极思想、创业勇气、提高能力
      3.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二十五、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1.爱情概念: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其三个基本因素。
      2.基本要求:人格平等、自觉担责、文明相爱
      二十六、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十七、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1.婚姻法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2.结婚与离婚
      (1)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婚姻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2)离婚
      a.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b.保障离婚自由原则&反对轻率离婚
      c.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3.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2016年政治备战群:2010311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4 09:36 , Processed in 0.06179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