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2013年考研政治理论精选模拟试题(3.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结构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所构成的。认识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及其操作程序和方法。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即反映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是对立的反映。
    第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其一,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能动地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创造出理论体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主体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创制出未来世界的蓝图、计划、方案等等。其三,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
    第三,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直观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创造;创造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是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分)
    (2)中央提出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3分)
    (3)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全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和更大的舞台。(3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新增考点认识的本质和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本题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热门社会问题。这种命题方式是今年重要的命题方式。认识在本质上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能动的放映论,强调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要更大的发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认识认识的中介作用。要回答好这种题型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热点,把原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35.【答案要点】
    (1)由材料1、2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社会保障体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2)由3、4可以看出,我国现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获得生活保障,退休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占居的比重将日益增加,我国发放退休金的压力将增加,因此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十分紧迫,这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搞活企业、减轻国家负担、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劳力的再生产,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内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调整经济关系;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④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⑤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思路点拨】开题短短的一句“下列是有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一组材料”就告诉了考生本题所要考查的重点是“社会保障”,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是今年的新增考点,考生一定要重视。另外,提醒考生在做材料分析题时,考生一定要特别重视每题开头的一句提示语,这是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36.【答案要点】
    (1)重要变化是:第一,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第二,革命任务由**********反动统治转变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停止**********反动派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第三,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第四,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以便与******统治区的参议会系统相一致。
    变化原因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深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取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从而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2)联系:第一,它们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第二,它们都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区别:在人民民主专政中,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人民的敌人;在工农民主专政中,城市小资产阶级仍属于人民范畴,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属于敌人范畴。
    (3)从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来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没有出现过,也不是没有一点进步作用,但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扼杀于摇篮中。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更是由于蒋介石******的封杀而胎死腹中,民盟本身也因此而被******反动当局强行取缔。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也遭到蒋介石集团的断然拒绝。纵观近百年来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历史,可以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除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欢迎外,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也不允许它存在。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完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党在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的掌握。第一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特征的理解。第二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专政的特征和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特征的理解,关键点是如何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边,而在人民民主专政中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的范畴。第三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理解。既要阐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表现,也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考生要想答好本题必须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有深刻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5:47 , Processed in 0.06194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