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B 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实现了可知论和唯物论、辩证发展观和辩证实践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原因是
A 它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的最高问题
B 它是我们划分哲学派别的的重要标准
C 它是任何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D 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提出的理论有
A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B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 唯物主义历史观
D 科学的实践观
4.列宁的物质定义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
A.物质对于意识的依赖性、派生性
B.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
C.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D.意识对于物质的独立性、根源性
5.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静、动,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6.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有
A 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不可逆性
B 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 时空是盛装物质的容器
D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表现在
A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 实践是一种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三、填空题
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_________ 与_________ 的关系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大的统一,形成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理论体系。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 .
4. _________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_________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实践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它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_________ 活动。
7.实践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8.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_________ ,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