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0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辨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孟子这句话认识到了历史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还是沿着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这是其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观点却是历史循环论,循环论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成简单的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只看到周期性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实质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孟子的这一看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答案是A选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转化。“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其前提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则是错误的。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这只能说明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并不能得出意识是第一性的。“理在事先”是宋代朱熹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关系的这一知识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更不可能成为商品。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将其称为可变资本。故答案选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国革命的最基本依据这一知识点。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一再强调,“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即“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概念,它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等方面。可见,C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毛泽东著作内容的记忆。1939年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其中心内容为: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1945年七大上通过了《论联合政府》,其中心内容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提出中共三大作风:(1)理论联系实际(2)紧密联系群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1939年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它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故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这一知识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答案:C
    解析:1946年5月4号,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其主要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使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中农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故答案选C.
    9.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选A。
    10.答案:D
    解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故选项D正确。
    11.答案:C
    解析:信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科学信念。因此,C是正确选项。
    12.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在这里孔子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争取选项为B.
    13.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故选项A是正确的。
    14.答案:B
    解析: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A选项是自然人的概念。C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即“其他组织”。D选项的内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时政类考题,要求了解******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的讲话。
    16.答案:B
    解析:时政类考题,要求了解******在我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2:56 , Processed in 0.063295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