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九章(9)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历年无命题)
   
    1.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暴露了“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对国民经济的问题逐渐有所认识,开始了对国民经济由“大跃进”到调整方针的转轨。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所谓调整,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包括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等;巩固既是巩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成果;所谓充实即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提高则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后又几经修改,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废除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农业六十条的贯彻执行,对于克服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七千人大会”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中央工作会议,从中央到重要厂矿企业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参加会议,故又称“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起草向大会的书面报告。这个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四个方面的失误:即一是工农业生产计划的指标过高,基建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出现严重的不协调;二是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中混淆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违反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三是不适当地要在各地建立许多自成体系的工业体系,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倾向有了严重滋长;四是对农业增长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使城市人口不适当地大量增加,加重了城市供应的困难。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还很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报告指出,三年的严重困难,既有天灾的影响,也有工作上和作风上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在大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并带头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这次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作了甄别平反,还给大多数“右派分子”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七千人大会”是中共八大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上使全党前进了一步,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全面贯彻“八字方针”,加快调整工作的步伐,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千人大会”后,中共中央制订和完善调整国民经济的各项措施,加快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步伐。第一,大力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压缩城镇人口和停止一些非急需的农村基建工程,使大批劳动力返回农业生产第一线,大量供应农村急需的钢材、木材、农机、化肥、农药,同时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使农民收入有大幅度提高;第二,缩短重工业战线,压缩基建规模,停、缓建了大批基建工程;第三,调整企业,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对一部分没有原料、材料来源,产品没有销路或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的企业,分别情况关、停、并、转。同时精减职工,到1963年6月,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精减职工1887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人;第四,稳定市场,回笼货币,消灭财政赤字。通过节流开源,到1962年财政收支实现了平衡,并略有结余。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中尚未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后来更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3年至1965年间,中共中央领导进行了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上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1:30 , Processed in 0.04447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