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十章(8)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历年无命题)
    第一,农村的改革继续深入。1984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从1985年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二步提上日程。第二步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这一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1750多万个,从业人员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农村经济的龙头,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邓小平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进行,到1987年收到成效。首先,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1987年同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成分上升到5.6%;其次,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最后,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列入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120种减少到60种,统一调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00:38 , Processed in 0.04156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