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三章(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历年无命题)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领导反清斗争的同时,还号召革命派“竭力打击保皇毒焰于各地”。在1906年到1907年间,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双方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
    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保皇还是革命的问题。保皇派从维护清朝封建政权出发,宣扬“忠君保皇”,鼓吹光绪皇帝“圣德”,反对革命。革命派则针锋相对,以种种事实论证清政府“其君则盗魁也,其官吏则群贼也”。只有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挽救民族危亡。第二,是行君主立宪还是创民主共和政体问题。革命派批判了保皇派所谓“民智未开”、只能君主立宪的种种谬论,认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革命的实践,定能实现民主共和政体,适应世界“进化之公理”。第三,是维护还是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保皇派极力反对“平均地权”的政策,革命派则认为只有“平均地权”,才能改良“地权之失平”、“人权之失平”,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达到社会的平等。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使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8:13 , Processed in 0.05263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