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二章(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历年无试题)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客观原因是由于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主观原因则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后者主要表现是:第一,维新派希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实现改良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这就南辕北辙,难以成功;第二,维新派反对外来侵略,谋求中国的独立富强,但却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第三,更致命的是,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09:32 , Processed in 0.04345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