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0

考研政治毛邓三思考题:第二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使中国革命有具备了国际因素和时代条件。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革命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2、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是什么?
    ——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实现人民的解放;
    动力: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两步走的关系。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的关系是一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作好了,下篇才能作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第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第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5、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首先,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革命中敌人的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远远超过革命力量,中国又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6、为什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首先,必须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再次,运用整风这种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7、如何认识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成果。
    三大法宝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五、爱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其范围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任务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23:49 , Processed in 0.05125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