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考研政治毛邓三思考题:第七章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章 (本章习题不是蛮好做,大家自己好好组织)
    1、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它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邓小平如何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也不能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如何全面认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
    5、请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进行分析,你认为在处理收入分配关系时应该把握好哪些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
    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
    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
    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
    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怎样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应当多元化?
   
    7、如何认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在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基础上,按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由于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不过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做的贡献而给予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报酬。
    要把握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含义。生产要素包括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人的劳动是生产要素的主体,而生产所需的加工对象,如农耕需要土地,纺织需要棉花和棉纱,以及加工需要的工具和手段等,属于客体方面。就劳动也是生产要素这一点来说,实际上按劳分配也应包括在按要素分配的范畴之内。但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实行社会公有制,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客观要素,由社会事先做了扣除,只有剩下的个人消费品才由社会按每个人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在劳动者中对消费资料则实行按劳分配。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以及如何看剥削问题?
    ——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到处存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来发展到共产主义后,就可以消灭剥削了。现阶段要消灭剥削是不可能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展水平低下;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在党和国家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某些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展,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立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23:30 , Processed in 0.05197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