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回复: 0

考研政治毛中特干货背诵篇(1-7)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治干货
        1.全面深化改革:
    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策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革命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因此,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要赶上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一点,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怎么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供给侧改革:
    是什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解决我国中长期经济问题的综合治理药方。
    为什么: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
    怎么做:1.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4.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怎么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5. 经济新常态:
    是什么: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机遇/为什么: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措施:1.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6.市场与政府:
    是什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原因: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证明: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措施:1必须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按照市场决定。2.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3.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7.创新:
    是什么/意义: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是什么)2.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今世界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国际)3.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适应新常态,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来解决我们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创新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改革旧思想、旧体制,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民众创造活力,使创新成为社会时尚和发展潮流。(国内)
    措施:1.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4.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 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05:49 , Processed in 0.0560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