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 私人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变化 | 劳资关系 | 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 |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 |
分配关系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工人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变化 | ①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 |
②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
③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变化 |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和新自由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 |
经济危机形态变化 | ①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 |
②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
③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 |
④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 |
⑤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
⑥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履受打击。 |
⑦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
政治制度变化 | ①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 |
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
③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 |
④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