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是“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种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
A.强调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B.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C.强调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
D.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2.唯物辩证法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通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4.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作用
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7.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事物发展的哲学道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曲折发展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0.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1.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相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12.主观辩证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体活动的辩证法
B.客体活动的辩证法
C.思维活动的辩证法
D.感性认识的辩证法
1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不可知的
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C.一味地否定
D.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
14.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唯心主义的B.旧唯物主义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D.形而上学的
15.在辩证法理论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是否显著激烈
B.是否迅速明显
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18.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
1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C.把事物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2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
B.月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宿命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过渡到质变
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C.向有利于克服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发展地看问题
2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客观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
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27.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都有共同点
B.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28.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绝对运动
D.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30.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原因是耕种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破坏了植被和生态,结果是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是由于认识到(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客观性,还要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应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也应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
C.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复杂的普遍联系
D.植树的经济效益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