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
1、在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1999年理科单选第2题)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答案】C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有三个主要表现:使对立面相互联结,保持事物相对稳定,提供矛盾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吸取、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各自得到发展;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了矛盾同一性的第二个方面的作用,即通过相互利用推动矛盾双方各自得到发展。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备选项A(“矛盾一方先服从另一方”)和D(“矛盾双方的融合”)讲的是矛盾解决的不同形式或结果,不是讲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因此,与题意不合。备选项B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的作用,也与题意不合。这里的关键内容是试题中“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即唯心主义派别的“自身矛盾”,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因此,选项C最合题意。
【相关知识衔接】试题出自列宁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本摘要》中的一段话,列宁指出:“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见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等人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等人的批判。”(《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版,第313页)因为唯心主义的内部斗争是一种自我暴露,使人们更认清其错误实质,在内部斗争中常常提出一些合理的命题或思想资料,为唯物主义所吸取利用,从而促使唯物主义的发展。比如亚里土多德在批判柏拉图时阐明了一般概念和具体事物的辩证关系,黑格尔批判康德把客观事物“归属于自我意识里”是“一种唯心主义”时,却认为思想是“客观的”,“客观思想”构成了事物的本质。这都是有利于唯物主义发展的。
【命题趋势】此考点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注意矛盾同一性的三个主要作用。
2、“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2001年文、理科单选题第1题)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性指合乎规律、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指并非必定发生、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实现;偶然性体现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则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带有这样那样的特定和偏差。
考题中引用的话是18世纪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一段话,他认为,根据太阳系的初始状态,可以推算出自然界过去到未来的一切状况;未来是含在过去的条件之中,一切都是必然的、可以精确确定的。他虽然坚决反对非决定论和神学的唯心主义伪决定论,但他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观点。因此,正确选项是D。备选项A、B、C显然都不符合题意。
【相关知识衔接】在哲学上,凡是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哲学观点和学说,称之为决定论,一般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精神决定论和神学宿命论是伪决定论。
シ彩欠袢鲜挛锓⒄沟墓媛尚浴⒈厝恍浴⒁蚬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哲学观点和学说,称之为非决定论,属于唯心主义。只承认规律性、必然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而否认人的能动性、偶然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称之为机械决定论。既承认规律性、必然性、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又承认人的能动性、偶然性、因果联系复杂性,称之为辩证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001年理科第2题)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
【简析】此题考卷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度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它要求人们注意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鲁迅在总体上是充分肯定《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的,但也指出它有偏失之处。试题中引用鲁迅评论《三国演义》的一段话,说明它在描写人物方面的偏失。《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长厚风范因为过度“而似伪”,为了描写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因为过度“而近妖”,都是没有把握好事物的度。因此,正确选项是B。备选项A、C、D本身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但鲁迅的上述一段话中并未包含选项A、C、D指出的那些思想,不合题意,应排除。【相关知识衔接】注意事物两重性、度、辩证考定、整体观这些概念的区别。
4、“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2005年单选题第2题)
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