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抗日战争讲解及真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5: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内容: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部国性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制定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事变以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相继占领了一大批城市。
    1938年10月,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开始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战后期,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日军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日本加紧诱降活动。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关内占领区,日本军国主义者允许“中华民国”国号的存在,但是,这些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 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面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到、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但是,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更多内容请下载后查阅
    2012年考研课程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5 18:35 , Processed in 0.07092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