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 | 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代偿期) | 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 休克难治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期) |
特点 | 小血管痉挛、收缩;前阻力>后阻力;组织缺血,少灌少流。 | 小血管扩张,微静脉端淤血;前阻力<后阻力;灌多流少,灌大于流。 | 微血管麻痹性扩张;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不灌不流。 |
机制 |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缩血管体液因子(血管紧张素、加压素、TXA2、内皮素、白三烯等)释放。 |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局部扩血管物质增多;内毒素作用而扩血管;WBC嵌塞,血小板、RBC聚集。 | 血管反应性丧失;血液浓缩;DIC形成;血液流变性质恶化。 |
影响 | 维持动脉血压;血流重分布,保证心脑供应;组织缺血、缺氧。 | 失代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进行性下降;血液浓缩。 | 比休克期的影响更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休克转入不可逆。 |
临床表现 |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搏细数、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脉压减小 |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紫绀花斑、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小、脉搏细速,少尿或无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