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26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7-8-6 14: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
    参考答案:
     525.D526.B 527.A 528.A 529.D 530.A 531.C 532.B533.B 534.B 535.c 536.C 537.C 538.D 539.D540.D 541.C 542.D 543.C 544.A 545.B 546.C547.D 548.C 549.D 550.C 551.B 552.C 553.A554.A 555.A 556.A 557.A 558.D 559.C 560.B561.B 562.ABCD 563.ABCD 564.AB 565.BCD 566.AC  567.ABC568.ABCD 569.ABCD 570.AB
     525.D 在急性炎症或损伤时,某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升高,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APP),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α1酸性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526.B
     527.A 成熟红细胞缺乏细胞器,不能进行糖的有氧氧化,只能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供能。
     528.A
     529.D 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不同,除不能进行DNA、RNA合成及分裂增殖外,能进行蛋白质、血红素、脂类合成,也能参与兰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反应。成熟红细胞仅能进行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反应。详见6版生化P358表16-3。
     530.A 氨基酸的活化见于蛋白质合成的开始。由于成熟红细胞缺乏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糖酵解产生的ATP不能进行氨基酸活化,供翻译用。
     531.C
     532.B
     533.B 血红素合成的起始和终末阶段都在线粒体内进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IA(8-氨基-γ-酮戊酸)合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因此VitB6缺乏可影响血红素的合成。
     534.B 肝是维生素A、E、K、B12的主要储存场所,肝几乎不储存维生素D。
     535.C 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几乎被耗尽,糖异生便成为血糖供应的主要途径。空腹24—48小时后,糖异生达最大速度。其主要原料氨基酸来自于肌蛋白的分解。
     536.C 肝脏合成除γ-球蛋白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如血浆清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请注意:肝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但并不是唯一器官,肾和脑也可合成少量尿素。
     537.C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些凝血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538.D 酮体和尿素主要在肝脏合成,因此当严重肝病肝功能减退时,酮体和尿素的合成均减少。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都在肝脏代谢失活,故肝病时,这些激素的水平会增高。
     539.D 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在于它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生物活性降低或消除,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降低或消除。更重要的是生物转化可将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增加,使之易于排出体外。
     540.D
     541.C
     542.D 加单氧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内。氧化反应是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主要由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催化,该酶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加单氧酶可催化许多脂溶性物质从分子氧中接受一个氧原子,生成羟基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加单氧酶的羟化作用不仅可增加药物或毒物的水溶性,有利于排泄,而且是许多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步骤,如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羟化作用等。
     543.C 单胺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内,是参与生物转化的氧化酶类。可催化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后者进一步在胞液中醛脱氢酶催化下氧化成酸。
     544.A 乙醇吸收后约90%~98%在肝代谢,约2%~l0%经肾和肺排出体外。大量饮酒后,可诱导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催化生成乙醛,加重肝细胞的损害。
     545.B PAPS为活性硫酸供体,是指3ˊ-磷酸腺苷5ˊ-磷酸硫酸。
     546.C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一97%。在胆汁的有机成分中,胆汁酸盐的含量最高,其它还有多种酶类,如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等(请注意:按生理学观点,胆汁中无消化酶)。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结合胆汁酸为主,其中甘氨胆汁酸的量多于牛磺胆汁酸的量。
     547.D 548.C 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汁酸。胆固醇在胆固醇7α-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7α-羟胆固醇,后者再进一步转化为初级胆汁酸。胆固醇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而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两者同时受胆汁酸和胆固醇的调节。经肠肝循环进入肝的胆汁酸同时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使胆汁酸合成减少。高胆固醇饮食、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均可使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增高。级游离胆汁酸
     549.D 由肝脏合成进入肠道的初级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细菌作甩下形成次级胆汁酸。排入肠腔的胆汁酸(包括初级、次级、结合型与游离型)约95%被重吸收入肝。在肝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结合胆汁酸,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小肠。这样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肠道的胆汁重吸收以回肠部对结合型胆汁酸的主动重吸收为主(D对),其余在肠道各部被动重吸收。肝每天合成胆汁酸约0.4~0.69,肝胆的胆汁酸池约3~5g,每天进行肠肝循环约6~l2次,经肠肝循环重吸收的胆汁酸总量为12~32g。
     550.C
     551.B 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其中4/5是与清蛋白结合的游离胆红素.其余是结合胆红素。
     552.C 阻塞性黄疸时,胆汁排泄受阻,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因压力增大而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主要是葡糖醛酸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索升高。
     553.A
     554.A
     555.A
     556.A 血浆清蛋白的特点归纳于此,以便记忆。
     557.A
     558.D
     559.C
     560.B
     561.B 参阅第551题插图。①胆色素=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②胆素原=d-尿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③胆素=d-尿胆素+i.尿胆素+粪胆素。④胆红素是胆汁的主要色素;尿胆素是尿液的主要色素;胆素是粪便的主要色素。⑤进行肠肝循环的是胆素原;经肠道被肠粘膜重吸收的是胆素原。
     562.ABCD 血浆清蛋白是体内许多物质的运载体,如胆红素、磺胺类药物、镇痛药、抗炎药、某些利尿剂、Ca2+等。
     563.ABCD 血红素不但是血红蛋白的辅基,而且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等的辅基。
     564.AB 合成血红素的主要原料是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化合物。
     565.BCD 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对重金属的抑制相当敏感,因此铅中毒时,首先抑制这两个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红素的合成。此夕卜,铅中毒还能抑制尿卟啉合成酶。铅中毒不抑制ALA合酶的活性。
     566.AC 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除受代谢产物血红素的负反馈调节外,还受多种因素的调节。睾酮在体内的5-β还原物,能诱导ALA合酶,促进血红素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由肾合成,缺氧时释放入血,可促进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铅中毒时可抑制血红素的合成。
     567.ABC 生物转化分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前者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后者包括各种结合反应(其中以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最普遍)。
     568.ABCD 参阅第549题解答。
     569.ABCD血红素含铁卟啉,由于ABCD这些酶都以血红素为辅基,因此这些酶都是铁卟啉化合物。参阅 第563题解答。
     570.AB 胆素=d-尿胆素+i-尿胆素+粪胆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0 20:00 , Processed in 0.05181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